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浅谈小学语文美育

2022-7-23 14:54|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534|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彭月云

美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倍受重视,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美,为美感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美育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美”带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美育,达到美育的教学目标呢?

一、用美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

这里所说的“美的语言”即准确、精练和具有高度直观性的教学语言。一个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想对学生进行美育,首先自己要具备较高的语言修养,充分运用美的语言。教师美的教学语言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可引导学生去探求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

教学语言的准确表现在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用词恰当。如果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用词不当,学生听后就会不知所云,就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更不用说有美感了。因此,使用不准确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大忌。

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这就是说,必须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一定要精练,这就是所谓的“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教师面对的学生正是处在长知识的时候,逻辑严密、简洁有力的教学语言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使学生得到智慧上的启发和思想上的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前后连贯,衔接自然,立论精辟,推导有致。只有具备严密的逻辑性,才能达到语言精练的程度,才能称得上是美的教学语言。

要想使教学语言具有直观性,充分体现教学语言的美,那么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课堂气氛也将更活跃。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和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等无声的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加直观,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例如,在《猴王出世》一课中讲到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的“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移”,如果不以直观的动作表演是难以让学生体会到群猴找到“安身之处”那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顽劣”猴性的。只有将无声的语言同有声的语言结合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达到神形兼备,声形并茂的教学效果。

教师能否运用美的语言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低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用美的景物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或描绘祖国壮美的山河,或描绘幽雅清新的环境,可展示令人陶醉的风景。从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到北京的颐和园、浙江金华的双龙洞,这些都为语文美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类课文运用生动精妙的语言,描绘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观,赞颂人类社会中的优美事物。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此类课文时,要尽可能地用美的景物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课中,描写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受到审美教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的舞台上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那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淳朴乡情;那绵绵细雨中,广阔的田野上披蓑戴笠忙于耕田的农民,不正是一幅幅美丽无比的“风景画”吗?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的风景,并把它们写下来,这就是创造美了。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用美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的心灵

语文美育的宗旨是培育学生美的人格和美的心灵,那么用美的人物形象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材中充分蕴藏着动人心魄的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这也为语文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形象越鲜明,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萌发一种学习榜样人物美好心灵的激情与行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解,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

例如在讲析《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了解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这伟大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军神》中的刘伯承在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这一表现,使刘伯承这个熠熠闪光的高大形象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耸立起来,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学习上述美的人物形象,学生自然就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审美认识,增强了审美观念,这就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总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挖掘一切美的事物,歌颂美、学习美,创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

(作者单位: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林伟华小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