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农公司收割水稻场面 2020年初,为支持家乡的扶贫事业,张炳垂成立了海丰县福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龙岗区对口扶贫海丰县梅陇镇梅东村工作队成为合作伙伴,在家乡海丰县梅陇镇梅东村大门兜自然村开垦撂荒土地,种植水稻、蔬菜。 “做人要做有情怀的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张炳垂如是说。 十八岁那年,张炳垂获得一个往香港务工的机会,住小木屋、开挖掘机,受到了磨炼,积攒了点钱后,回东莞开铺头,常年开着货柜车为邻近的乡镇送货。2006年,张炳垂组队承包工程,主要为红海湾电厂运载沙土。2008年,他开始回家乡梅陇镇涉足首饰行业。 众所周知,梅陇系首饰行业大镇,其生产、加工的耳环、戒指、手链等多种金银铜成品远销国内外,享有盛名,从业者众多,要从中分一杯羹谈何容易?果然,万事开头难,初涉行业的张炳垂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将历年积攒的资金悉数投入,搞一条龙办厂,从设计、生产、销售全面铺开,仅在广州就开设了三百多平米的展厅。很快,他创业的热情遭遇了挫折,接受的第一批外贸订单,竟然有八成遭到退货,损失了八万元。然而,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张炳垂在完成第一批订单时,因无把握,和另一家厂合作,遭遇退货后,他主动承担所有损失,不让合作厂吃亏。此举确立了他敢担当的形象,确立了威信和人脉。不少厂家主动找上门来和他谈合作。 “入门最复杂。熟行后最主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实践中摸爬打滚,张炳垂的事业有起有落,最终,他找准了办厂定位——专攻首饰业的一环:抛光。他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培训员工,和千余家首饰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于加工质量有保障、工期说一不二,让他在行内赢得了口碑。如今,他的事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020年,深圳市龙岗区对口扶贫海丰县梅陇镇梅东村工作队找到张炳垂,希望他为家乡大门兜自然村的脱贫事业助推一把。 张炳垂对记者说:“我是农民出身,可是十八岁离开家乡出外创业以后,几十年没接触农业。”梅陇自古号称海丰县的粮仓,有“梅陇熟,海丰足”的民谚。当看到家乡良田撂荒情况严重,张炳垂心底的土地情结蠢蠢欲动,终于接受了扶分工作队的邀请,毅然与其合作,回乡办农业。 有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的张炳垂,决定走高科技种植之路,他重金聘请当地农业专家担任经理,并和省农科院建立了长年联系。短短两年间,张炳垂的福农公司已流转、经营土地4000余亩,专业种植无公害大米、番薯、玉米、番茄、辣椒、大椒、南瓜、青瓜、苦瓜等。公司配备了拖旋耕机、起垅机、犁田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运输车等农用设备。2021年参与过海丰县农业农村局推行的“2021年双季稻轮作试点项目”800亩;2021年参与过海丰县农业农村局推出的“海丰县水稻病虫防控示范”项目9000亩次;2022年早稻参与过海丰县农业农村局推出的“海丰县水稻病虫防控示范”项目6000亩次;海丰县2022年早稻测产现场会在福农公司举行。 张炳垂说:“接下来,我们将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将逐步完善生产工程配套,继续坚持优良地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适应性研究、推广应用,实现农业产业化、生态化开发及规模化经营,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打造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化、高层次的专业科技人才和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的规范运营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有信心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海丰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