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秋霞 在小学德育中,作为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和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出现过因沟通不力,而使用暴力性较强的语言斥责、要求对方,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因此,掌握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善于运用非暴力性沟通方法,在与学生交流中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桥梁,这对小学德育工作者有着重要作用。 一、 了解沟通现状,发挥非暴力沟通优势 在承担班主任工作以来,与学生和同其他教师长期沟通交流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习惯养成、脾气性格、价值观念等问题,多数教师在与学生沟通工作中并不顺畅,无效沟通较多。甚至由于沟通问题,导致很多时候在不同场合会出现以暴力代替沟通,以暴力解决沟通的问题。以上情况不但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德育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引发反方向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面对不同学生问题,教师往往正是缺少平等的非暴力沟通意识和技巧,简单粗暴地对学生直接做出评判和要求,进而导致沟通传导障碍和有效沟通缺乏,使部分学生德育问题长期不能有效解决。所以从爱和理解出发,掌握非暴力沟通技巧,并积极对其进行践行研究,在德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巧用非暴力沟通,提升德育沟通效果 非暴力沟通不仅要素构成简单,而且只要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训练,掌握其技巧和模式,并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并非难事。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表达感受而非想法——从爱出发,换位共情。 在与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沟通交流中,有时教师恰恰是缺少共情能力,把感受和想法混淆,在学生出现德育方面问题后,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对学生的失望、生气和愤怒,而非关爱之下的真切感受,找到沟通融合点,为解决其德育问题提供良好契机。 (二)倾听个人需要——理解需求,有效交流。 生活中,我们多数时候与他人的沟通不力,很大原因来自情绪不能自控,不能很好的倾听。因此在沟通中,通过非暴力沟通模式,学着静下心来思考是什么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现在的情绪和问题后,会更容易理解双方沟通需求,达成有效沟通目标。例如:在学生上课睡觉问题上,利用非暴力沟通技巧,要尝试冷静下来,倾听自身和学生之间的真实需求,并根据真实需求采取沟通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教师真实需求。 学生上课睡觉,违纪行为不利于班级纪律建设,需要学生改正上课犯困睡觉问题,推动班级良性发展;上课睡觉会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滑,减少上课犯困,有利于学生稳定成绩,避免出现厌学现象;该生自控力差,长期出现各类违纪问题,需要对其加强督促教育,提升其自控力和学习意识等。 2、学生真实需求。 成绩薄弱,学习兴趣低,不自觉犯困;晚上休息时间安排不合理,精力不足导致犯困;对个别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满,逆反情绪导致违纪;认识不到学习重要性,内驱动力不足;个人生活问题,情绪控制不合理等。明白教师自身需求后,就能更冷静的分析学生存在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白学生内在需求后,就能直达学生内心,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进而共同沟通探讨如何解决上课睡觉问题。在德育工作中,只有真正把握教师自身和学生内在需求后,才能减少沟通的无效性,进而推动德育的有效开展。 三、 践行非暴力沟通模式,探索德育教育规律 德育的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维护学生权利、尊重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发展,这是德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而要实现以上目标,其关键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为此我们更迫切需要从爱和理解出发,利用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技巧,实现以下德育目标。 (一)分析学生德育问题,推动学生发展进步。 教育是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驱力尤为重要。所以在与学生进行德育沟通中,更多的是应该关注学生发展,关心学生需求,进而引导其成长成才。因此学习践行“非暴力沟通”能让教师更准确的把握德育职责,从爱与理解的角度搭起有效的德育桥梁,进而在尊重、保护学生权利的前提下,促成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进步。 (二)抛开教师有色眼光,关注学生问题解决。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能不能与学生产生共情,换位思考对待他们身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时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成效,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此学习践行非暴力沟通,有利于我们抛开有色眼光,真正的做到接纳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倾听他们的需求,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而在谈话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改正问题,重拾自尊与自信,从而端正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态度。 (三)提升教育境界视野,增强德育沟通能力。 教育是爱和奉献的职业,作为一名德育工作着,教师应时刻谨记德育的目的和职责,不能出现本末倒置,把管理学生凌驾于学生健康成长之上。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提升教育境界,拓展教育视野,推动自身德育能力的发展进步。“非暴力沟通”作为“爱的语言”,能更好地指导教师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出发,进而展开德育教育,提升教育境界和拓展教育视野。因此对教师而言,其既有学习和掌握的必要性,又有着良好的实践意义。 总之,德育要以学生为本,促进他们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发展。因而,我们迫切需要从爱和理解出发,提升自身德育沟通能力,掌握非暴力沟通技巧,把其中的“观察、感受、倾听和请求”四个模式在德育沟通中积极践行尝试,为有效沟通筑起坚固的桥梁。 (作者单位:陆河县河田香港油尖旺宝山希望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