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梓斌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关注、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陶冶情操、铸造健康人格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本文粗略地谈一谈对立德树人这一宏伟教育目标的理解,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一、美环境,构建德育生态场 马克思认为,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无限的感召力、影响力,能为人的发展注入无限动力。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的人,不仅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得到精神向上的激励、情操上的陶冶,能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学校在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被列为校园五大工程之一,也为学校德育教育开辟了另外的路径。 首先,学校抓好“一台、两墙、三报”六个阵地的建设、“一台”即升旗台。学校的升旗台坐落于造型别致的大礼台前,每周一或重大校性活动,全体师生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并由学生代表做精心安排的国旗下发言,对师生进行有计划的爱国、安全、感恩等主题教育。“两墙”即教学区的宣传墙和文化路的文化长墙。宣传墙上悬挂着由学校教师自行设计的德育宣传灯布,灯布上的宣传主题有生命教育、阅读教育等,文化长墙则有较为系统的历史教育、防震减灾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三报”即学校的专题板报、班级板报和活动宣传海报。专题板报布置在地理园,它专门用来介绍环保知识;班级板报根据重要节日做相关布置,如3月5日宣传雷锋精神、5月31日宣传禁烟等等;活动宣传海报则用来宣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园学生小讲座等,这些灵活多变的宣传海报大部分由学生手绘而成,这不仅能让学生对绘画产生更深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学校精心布置好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文化观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学校合理布置绿化用地,科学配植乔、灌、花、草,不断完善绿化设施,通过造景的方式美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外墙上写了富有文化气息、催人奋进的大型标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这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学校校园内榕树滴翠,树影婆娑,蝶飞凤舞,花蕊飘香。广大师生徜徉其间,朝迎晨曦,暮送夕阳,犹如置身于一个温馨的德育生态场之中。 二、重常规,养成健康好习惯 好习惯潜藏于细节之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习惯是养成的,所以学校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常规工作来抓,并确立了养成教育的三项重点内容:文明礼仪、环境卫生和生命教育。 《论语•季氏篇》记载:“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为了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进课堂,学校组织教师开发编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常识读本》。为了使新生快速与学校生活融为一体,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就将《读本》发到每个学生手上,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读本》。学习完后,学校还通过定期举行“‘文明在心中,礼仪见行动’演讲比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几年兴起国学热,新课标要求选修三个模块,我校根据实际,加多1个模块,那就是粤教版《<论语>选读》,语文老师开设讲座,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让人受益终身。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就会有更多人实施同样的行为,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将这一理论迁移到学校的卫生工作中来,如果学校的某个角落有一片纸屑没有清理干净,别人就可能错误地认为这个地方可以扔垃圾,进而导致垃圾遍地、一片狼藉。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出现“第一扇破窗”。为了督促各班管控好自己的卫生区,学校实行“班风评比制度”,该制度把卫生区和教师卫生作为评比的重要内容并设定相应分值,每天学生离校之后,值班教师就会为每个班级进行卫生评分。一周累计下来,包括卫生分在内的班风评比得最高分的班级将获得本年级的流动红旗。借助于这种形式,良好的习惯就会逐渐在学生身上扎根,让学校环境保持了清爽和干净。 就教育而言,必须重视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享受生活和悲悯生命。学校可以根据龙山中学语文组的国家级课题“中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研究”成果,开设生命教育大课堂,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升华对生命的认知,如:消防安全逃生演练、爱心义卖、“让生命飞舞激扬”剧本创作比赛等等,让学生明白了敬畏生命、享受生命、悲悯生命的道理。 三、办社团,拓展育德新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表示,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这种认识为前提,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监督、约束能力,引导、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从性质上看,社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是学生个性成长的舞台,更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媒介。在社团的运作过程中,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加入了社团,社团组建完成以后开始组织策划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也让他们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迄今为止,学校共有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校园电视台、书法社和舞蹈社等五个学生社团,社团成员近400人,覆盖了全校15%的学生。这些社团内部机构完整,不同的社团有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活动,如学生会组织部的“绿满家园”植树活动、宣传部的“我爱我师”名片设计比赛、校园电视台的“龙山大视野”校园电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关注蓓蕾”义务助教活动等等。 总之,“立德树人”,先有“立德”,方有“树人”。“立教圆梦”,先立教,以教为本,才能圆了学子们的中国梦。只有把德育培养置于基础位置,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陆丰市龙山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