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格贞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重要学科,同时以小学生目前的思想认知来看,数学的学习对其具有着较强的难度和挑战。因为先天天赋和认知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尤其是在计算能力方面,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导致计算结果错误率高,而严重影响学生成绩。下面,主要探索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具体原因,并就科学的教学举措进行有效分析。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础理论出发,进行深入探索,积极发掘比较有效的授课方法,针对教学活动和训练方式进行合理优化,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并整体性的参与到数学训练活动当中。 一、 小学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领域,两极化现象十分显著,一部分小学生数学成绩表现十分优越,而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则并不理想,这与教育均衡化发展趋势是并不相符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贯彻均衡化的育人思想,针对所出现的两极化现象进行有效分析,确定具体的原因。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数学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自身的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学生计算思维和能力局限性较强,而严重影响学生自身的应试能力。同时,从教学角度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教师所贯彻的育人思想,以及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举措存在着一定的桎梏性,单纯进行灌输,在计算思维启发和能力养成方面缺乏思想重视,是导致学生应试水平呈现明显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需要确定具体教育目标,针对当前的两极分化现象,就具体的教育举措进行科学规范,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小学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有效对策 (一) 从基础理论出发,夯实计算知识基础 在授课时,教师需要遵循均衡化思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从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应试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成绩获得较大的上升空间。比如说,在针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进行教学期间,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分数计算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准性,教师需要针对基础定理进行有效教学,针对通分、约分等基础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也能够让其规范参与到技术训练当中,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分数计算成绩水平。 (二) 开展趣味计算游戏,培养整体学习兴趣 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数学成绩拥有良好的上升空间,则可以设置趣味的游戏活动。这样能够让基础弱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和训练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有效掌握基础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从而保证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更加高效。比如说,在针对小数的加减法设置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规范设置趣味的计算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计算知识和技能体系形成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社会趣味的计算比赛,引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计算训练,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计算反应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三) 渗透科学学习方法,训练良好计算思维 关注小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现象,教师需要从计算能力出发,分析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在计算能力养成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因素,加强教学辅导。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渗透到课堂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计算技能基础,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计算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并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计算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四) 科学设置专题训练,强化计算反思意识 教师需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其更好地适应考试成绩,提高整体的应试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多组织学生参与专题训练,针对计算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多元化训练专题。之后,让学生在参与计算的过程中,自主反思,总结计算经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保持计算的精准性,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依前所述,在数学课的教学领域,导致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教师需要从自身和学生层面进行分析,针对两极化现象制定科学的教育举措。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关注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的差异,本着提高学生计算水平与应试能力的原则,就教学进行优化设置。要针对基础知识进行科学讲授,让学生形成丰富的理论基础,开展趣味的计算游戏,将正确的数学思想以及科学的计算方法有效地渗透给学生,同时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分层理念有效贯彻下去,科学设置专题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计算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获得显著提高。 (作者单位:汕尾市城区奎山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