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2020-6-8 09:43|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624|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汕尾日报讯  (记者 孙实)近日,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自2016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省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强化使命担当,与中直、省直、深圳对口帮扶单位一起,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截至61,全市12.5万贫困人口,142个贫困村(含深汕特别合作区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我市把“三保障”政策落实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措施,围绕民生兜底工作,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和低保五保等政策,补齐“三保障”短板。一是落实贫困子女入学生活费补助政策。20162019年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生103701人次,补助金额26745.81万元。二是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聚焦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脱保”“漏保”问题,深入开展清理排查,准确摸清兜底保障的四类人群,累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员91888人次,100%纳入兜底范围。三是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全额资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并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累计开展医疗救助55089人次,救助资金13466万元。四是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累计完成省下达2016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6132户。

我市始终坚持把“两业﹙产业、就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着力提升产业扶贫的带贫益贫能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全市共建设海丰蔬菜、陆丰萝卜、城区水产、陆河青梅、陆丰甘薯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丰特色水果、陆丰荔枝、陆河茶叶等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42个,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大力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2019年海丰油粘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市共有虎噉金针菜、陆河青梅等国家地标产品4个,有海丰油粘米、莲花山绿茶、华侨油甘等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有高美茶叶、南塘花生等省级名牌农产品50多个。各县(市、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建设了一大批镇级、村级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据统计,全市共投入资金9051.189万元,建立镇级统筹产业项目24个,带动贫困户12800户,户均增收838.125元;投入资金19191.08万元,建立村级产业项目203个,带动贫困户15753户,户均增收3038.65元。

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我市切实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南粤春暖”“2019年汕尾市企业用工暨就业技能精准扶贫招聘会”“光明-汕尾城区劳务协作招聘会”等招聘活动,提供“粤菜师傅”“乡村工匠”等实用技能培训。累计转移就业(含就近就业)100083人次,培训有意愿就业劳动力62003人次;2019年以来建立扶贫车间和作坊13个,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250人。

同时,我市还大力开展消费扶贫,促进增收脱贫。实施“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联动,搭建全线“集结地”。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展销中心”销售模式,搭建了广州、深圳线下销售平台,联合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在深圳市南山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扶贫产品展销中心”,组织销售汕尾贫困村及汕尾名特优新农产品。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销售模式,充分利用陆丰市(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海丰县(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的优势农村电商资源,建立网上扶贫专卖店,推动汕尾扶贫产品“走出去”。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销功能。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对一家一户贫困家庭的产品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企业自身营销渠道实现扶贫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的精准对接,并完善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销售利润分成比例,促使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形成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