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黄俊杰
走近据说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的禾潭村卓氏宗祠,时间立刻就开始上溯。从外面看,这座祠堂的占地并不多,规模也不大。它不像绝大多数祠堂一样,有庄严堂皇的正门,而是有左右两个对称的侧门,人们从这两边侧门自可进入祠堂内。 (一) 祠堂是简单的一厅一埕式。厅堂三间过,居中一间面积稍大,放着桌案。 祠堂内有一阔埕,埕靠近厅堂的两边都建有小厢房,剩下的空地有200多平方米。这里平常空着,每逢喜庆活动时,便搭起戏台,戏台约80平方米,比较小,上面有彩棚,下面有椅子,是个袖珍式的“剧院”。 每逢村里在春节、元宵等节日或庆典时,锣鼓声一响,“戏”就开唱了,先演正字戏,再演西秦戏、白字戏,村里男女老幼都先后来到祠堂,坐在椅子上,秩序井然地看戏。社戏让整个村庄沉浸在幸福安乐中。就是现在,他们都沿袭这一举动。 祠堂中,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当成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的载体,发挥空地的作用,赋予它新的有意义的功能,这种做法在整个海陆丰祠堂领域里是比较少见的,显示了它自己的独特性。 (二) 禾潭村卓氏的喜庆活动(“大老热”)也是由来已久。1576年,在禾潭村居住生活的卓姓、周姓和黄姓村民等,为庆祝他们在此建基210周年,就举办庆典活动。此后,便诞生了后来每十年一次的农历三月初十喜庆活动(“大老热”)的习俗。 喜庆活动(“大老热”)中敲锣打鼓,高擎彩旗, “高景出巡”“ 状元送子”“ 舞狮”“ 扛大旗”“ 担花篮”等节目,浩浩荡荡地在禾潭各自然村中巡游,巡游队伍所到之处,各个自然村到处人如潮涌,呈现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景象。巡游活动结束后,到入夜时分演大戏,歌舞团登场,麒麟鞭炮齐鸣,花灯与烟花照亮了几里路,整个乡村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除此之外,禾潭村卓氏还有办“丁酒”喜庆“新丁”和“老丁”的活动,这就区别于别的地方只为“新丁” 办“丁酒”的习俗。据介绍,所谓“新丁”,就是当年新出生的男丁,所谓“老丁”,就是指生了一男丁后,第二个男孩同样也要办“丁酒”。“新丁”在农历正月十三举办,老丁可在农历正月十四到二十这些天内分别举办。办“丁酒”时还要唱戏,就叫“开灯戏”,让人欣赏。这种习俗主要是传递了禾潭村卓氏祈盼繁荣昌盛的思想。 这些有着440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藉着那笑容专注的人群里,在那璀璨的灯火缭绕中,隐藏着卓氏在禾潭村安居乐业的喜悦,也寄寓着禾潭村卓氏数百年的文化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