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路由朱营长殿后急行军直趋遮浪。8时20分,全营在东洲坑会合,进入遮浪敌军前沿阵地,在田寮前开阔地与龟龄海匪短兵相接。以第1、3连冒着敌军居高临下的炮火正面攻击。并以连长赖平波率2连由右翼向遮浪墟内迂回,威胁其侧背,切断敌后海上退路。海匪前沿阵线顷刻崩溃,从红沙坎败走至炮台山顽守。13时许,朱营长率合作军展开对炮台山的攻坚战,迫使陈铁率匪徒向南澳逃窜。合作军尾随攻击,击毙匪徒30多人。并将南澳山包围。 当匪首陈铁从山上石头探出头来准备指挥反击时,被合作军一名狙击手从500米远的沙滩上一枪击毙。余匪见大势已去,劫渔船逃向龟龄岛。20日晚,朱金铭率所部100余人驻田墘红楼。在墟外宿营的部队因大雨不得不移营入墟内,其中第1、3、机1、迫击炮等连队,与营部同驻在红楼,2连1排驻在红楼右侧约60米远的镇公所,余部则驻在相距约300米的盐务所。龟龄海匪向驻汕尾的日军总部告密,敌酋保尾中村马上命令木村大队(66大队)出动兵力300多人。由驻新地村的日独立步兵第66大队第4中队移防田墘策应作战,日第1中队和第3大队及柴田炮兵小队乘黑夜倾巢而出急袭田墘墟。日军在龟龄岛残匪、汉奸的向导下,占据有利的地形地势,布设数道包围圈。21日拂晓,日第1中队直插合作军营部驻地红楼。布置重火力封锁红楼四周的交通要道和门口,突然枪声四起。此时经过连续作战疲惫不堪的合作军正进入梦乡,闻到枪声跃起应战。至此危机之际,朱营长镇定自若地命令机1连排长林光民指挥重机枪1挺封锁红楼门口;命令副营长吴锡良带领第1连破墙突围。但楼墙坚固,只好率部冒着敌军猛烈的炮火,沿卡楼翻过左楼的清水墙,攀上民居屋顶英勇抵抗。特务长潘志贤等以屋脊为依托架起机关枪,掩护战友沿瓦面跳入后街巷道,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但两端街口均被日军火力封锁,合作军屡进屡扑,伤亡惨重。朱金铭营长通过侦察,重新选定西端日军封锁薄弱点的一处巷口为突围点,命令3连连长郑铁成带领所部掩护10多名伤员撤退;同时命令1连排长林英雄为突围先锋,率领部队冲出重围。在墟郊与盐务所赶来接援的一部会合,抢占一个小山头,与日军展开血战。这时设在陈公石山的日军机枪疯狂地向合作军扫射,朱金铭营长被枪弹击中负重伤倒地。全营官兵冒死奋战,始将朱营长营救到坟场西侧,但朱金铭营长已伤重殉国。驻镇公所2连1排战士,循枪声迂回到日军重要阵地陈公石山的后侧,中队长李俊芳架起机枪击毙了敌军的一名机枪手,将日军的火力暂时压下,掩护山前被敌军火力压得不能动弹的副营长吴锡良、连长梁公正率主力部队冲出重围,最后1排战士全体罹难。是役,合作军阵亡官兵81人,被俘42人。日军阵亡1人。 10月18日,驻守鲘门泗马岭村的国防军陈勃江排,在铺岭村伏击从小漠据点出来准备到鲘门骚扰的10多名日寇,打死1人。11月4日深夜,盘踞在小漠的日军海陆并进四面包围泗马岭陈部防地,全排30多名战士被困于山头英勇抵抗,激战持续四个多小时,到最后子弹打尽进行肉搏战。由于得不到驻守南山宋存庵国防军主力的支援,战士有的与日寇肉搏同归于尽,有的投崖而死。到最后全排壮烈牺牲。拂晓时日军闯进鲘门墟,抢掠烧杀,焚毁妈祖庙和潮州会馆(学校)及民房500多间,烧毁渔船100多艘,打死群众10余人。整个鲘门墟,陷于一片火海之中。 10月12日起,日军为集结兵力进攻香港,开始将在汕尾沿海的侵略军逐步撤走。其驻东涌新地的第4中队从汕尾港乘海军舰只“五十铃号”转移至中山县。11月26日,日军全部撤走,汕尾沿海墟镇遂宣告光复。日军侵占海丰县8个多月期间,拆毁民房数千间,残杀平民无数,抢掠物资无法计算。一旦退却,民命复苏。 在日军入侵的同时,中共地下组织也积极开展武装活动。1941年春夏间,张建南、刘云龙将东江抗日游击队留下的枪支和人员把原护路队扩编为惠海行商护路队,沿路保护过往商人的性命财产安全。并监视日军的行动方向,提供情报给抗日队伍,1942年,中共党组织通过对开明人士陈辟夷、陈国彬的统战工作,惠海行商护路队取得国民党政府的同意,成为合法组织。并于6月在赤石大安成立惠海行商自卫大队。陈辟夷任大队长、李木娇为副大队长,下辖两个中队。惠海行商护路队保持独立建制,编入第2中队,张建南任中队长,姚华容任副中队长,刘云龙负责党务工作,黎连平负责经济,有常备队员50多名,驻赤石大安峒。后来陈辟夷病逝,张建南任大队长,发展至100人枪。至此,整个大队成为中共所掌握的人民武装。 温馨提示 这期【红色回忆】到这里结束了,下一期精彩内容将在9月19日发布,欢迎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