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阅读教学分阶段作了不同的要求与规定,专门列出扩展学生阅读面,开展课外阅读的要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注重解读教材文本,在课堂上反复的剖析文本,没有对课文进行拓展,导致学生阅读量少积累不足。而拓展阅读教学可以拓宽阅读面,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体验,有利于阅读质量提高。夯实基础,养成良好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头戏,因此,开展拓展阅读迫在眉睫。 一、 小学语文教学课内拓展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对拓展性阅读认识不深刻 一些老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应付升学考试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其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语文考试中阅读方面得到更高的分数,将阅读考试当作日常阅读的出发点,提前准备了与考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拓展阅读,老师的应试目的很明显,让阅读充满了功利化,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和阅读的课文之间的交流质量降低,自我领悟课文的能力降低。这样的课内拓展阅读,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做题训练,学生无法能够真正的领悟到材料与拓展文章之间的密切关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信息搜集处理、对世界的认识、发展自我思维、审美体验的获得等,阅读的作用不可忽视,拓展阅读要扣紧文本,服务学生。而拓展阅读的功利化导致拓展阅读太泛、太空,学生无法把握其与文本的联系,也无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无法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 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考试阅读问题能回答对,但对文章的理解不够充分,更谈不上加深理解和体验,少感悟和少思考,在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享受等几乎空白。 (二) 拓展阅读材料选择不当 如果拓展阅读内容选得好,学生会对学习有非常大的兴趣,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增加,课堂会更加和谐,因此拓展阅读的内容选择至关重要。 对于感兴趣的拓展材料学生就参与,而不感兴趣的拓展材料他们则不参与。以前采用播放纪录片《火烧圆明园》,视频过长导致学生疲惫,不专心进行拓展阅读。拓展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孩子对拓展阅读材料的兴趣,如果孩子对此没有兴趣,势必会导致走神,不愿意听课的现象发生,就会大大的降低拓展阅读的效果。恰当选择材料,可以利用学生对阅读的期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活跃思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 拓展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拓展阅读的方式较多,有教师讲解阅读、学生自读阅读、师生共读阅读,以及阅读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要综合考虑课文的特点、扩充材料的特点、学生对学习的要求、时间等因素。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材料,教师需要使用讲解式的方法,对于简单易学的材料,多采用学生自读阅读。对于材料的难点,可以使用师生共读方法。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材料都是学生先读老师后讲,老师多讲解,在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凸显出来。如一些教师在教《圆明园的毁灭》时,拓展的是关于“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的历史资料,学生看完后,教师就自己总结资料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只能看着拓展资料安静的再听老师滔滔不绝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方便,教师俨然变成了主体,学生只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 二、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内拓展阅读的策略 (一) 明确拓展阅读的目的 实施拓展阅读,首先要求教师要明确拓展阅读的目标和意义。只有明确了拓展阅读的目标,才不会远离文本,过度拓展。教师要明确,实施拓展阅读是为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的。可以制定不同时期阶段的目标,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拓展阅读,有效的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应把学生的成绩当作重中之重。部分教师以应试教育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无谓的拓展阅读或者不进行拓展阅读。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对拓展阅读、课外阅读的兴趣,导致阅读兴趣不高,影响终身学习,不利学生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拓展阅读的意义和目的,创设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提高拓展阅读的兴趣。 (二) 以学生实际为底子,选择拓展阅读材料要有针对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和呈现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图文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图片视频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考虑拓展阅读的类型,补充阅读,例如补充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移动阅读,将课外材料迁移到课内的学习之中;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更加有条理。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择拓展读物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再者,应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拓展材料,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选择材料时多考虑有趣的寓言故事、人物故事等等。 同时,为了避免材料过长无用,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适当的进行增删修改,选取最重要的部分进行拓展,将阅读材料的作用最大化。 (三) 选择多样的拓展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除了学生自读,教师解读,师生共读外,使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也是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将相和》时,在学生们对课文的背景有了了解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将相关的故事脉络描绘出来,发表各自的想法等;有关将相和故事的相关视频较多,在上课的过程中,将这些作品播放出来,使学生能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未来必定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好帮手。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学习现代新技术的运用,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教学变化,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选择多样的拓展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陆丰市东海六驿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