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坤 教育乃国之大计。站在教育发展与改革最前列的无疑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教师。而提升班主任素养,转变并提升班主任的价值观念,探索改革背景下班主任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为真正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不仅需要中学班主任有更多攻坚克难的勇气与久久为攻的韧性,以及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自身提高,确立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长观。更需要班主任教师积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笔者认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下的班主任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 转变并提升班主任的价值观念 (一)转变,破“五唯”观念。 所谓五唯,指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班主任应克服重分数轻素质,贯穿立德树人目标,确保学生正确发展方向。破五唯,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作为根据,克服以往片面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材施教,从而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质真正地提升起来。所谓核心素质是指应具备的适应发展和社会所需要的品格及能力。 (二)提升,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教书育人,而班主任工作除了学科教学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育人,做为学校日常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班主任,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新教育评价改革之下,班主任需深刻意识到工作转型的目的和意义。应从粗放型班主任转变为探究型班主任,由管理变换为服务,尤为是中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塑造完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遵规守纪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对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的敬畏之心,坚决杜绝冲动性、随意性的处罚方式,重视运用学校现有的各项规范管理制度和班级规定来管理班级和学生。对班级产生的问题,需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最合适最恰当的解决方式。要主动创新新时代班级工作,帮助学生成长的局面,以及对自身更好的要求,不管探索研究班级文化变化、生成的规律,班级育人的规律,学生养成“三观”的规律,备考选课的规律,学生心理压力、健康的规律,从而在教学与管理上得以进行提升。 二、创新教育方法,注重以生为本 (一)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程度。 学生的爱好多少将会对他们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组织日常的教学工作时,应合适采用趣味,灵活的方法和手段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对于各个学科产生高昂的学习动力,提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班主任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实施任务导学方法,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多元和新鲜的学习方法中开展各种学习和创新。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差异性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班主任在进行教学工作期间尤为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不以相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应有正确的学生评价,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例如:班主任在不是学习目标及任务时,不同学生设计出分层合理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布置分层的作业和任务,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分层客观的记录学生品行和突出表现,尤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从而促使学生得以对比自身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确立个人学习目标与思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改进提升学习看法。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平台或者班级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化,以便帮助学生找到一些调控心理和心情的方法。不断提高法治理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选择性地引入一些教化素材,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并加以运用在生活实际中,选择性地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法治案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笔者认为,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应与教育“三新”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深度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努力做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实践者,班级育人教育思想理念的播种者,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引导者,真正成为有情操、有理想、有过人学识及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以更高的要求激发中学生主动成长成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并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长观。 (作者单位:陆丰市东海新龙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