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宇云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按照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情境图进行合理的运用,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用,甚为可惜。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科学地运用课本中的情境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让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给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善用情境图以“激趣” 毫无疑问,情境图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情境图都是静止的,这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又有所不足,但我们若能想方设法使静止的情境图“动”起来,那么必然会把小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学习中来,教师才会轻而易举地把情境图中包含着向丰富内涵传递给学生。例如,在讲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时,课文中呈现的是一幅以天安门广场的平面图为素材的情境图,这图片很具体,内容很丰富,它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但是现实是很多小学生都没有亲身去过天安门广场,还有这个图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直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体把握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布局,让学生明确各个建筑分别处于什么方位,我们有必要利用情境图把他们带入现实。简单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到操场,用课桌椅分别代表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然后,根据图片中的位置和排序摆设好,做到了这些,这样小学生们就可以在比较现实的场所上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各式各样的建筑物的位置,准确把握它们之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接着,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以学校国旗的位置为中心,来说一说学校里的建筑布局如何,分别居于什么位置,通过这一翻操作,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位置和方向”的相关知识。情境图的展示,把知识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确实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其实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时时可运用信息媒介或者多种多样的课堂游戏让情境图“活”起来,营造静中有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二、把握“出图”时机服务教学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现行的小学课本,相关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找到其对应的情境图,但是这些情境图不一定是每一节课的起始就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准确掌握“出图”时机。究其原因有二:其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这必然令得和它相吻合的情境图的“出图”时机亦有差异。其二,假如教师老是在课堂上的特定时段“出图”,把出图时间与方式固定化,久而久之,小学生们就会对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在运用情境图辅助课堂教学时,教师务必按照学情和课堂活动的需要,掌握合适的“出图”时机,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家不知还记不记得在“九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教材中,其情境图是学生运动会的场景图,在情境图中: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滚铁环的、有投沙包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出示这幅情境图的最佳时机在哪?就应该在教师指导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九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出示,并设计学生提问1:“你能根据图片创编出利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马上按照情境图中包含的内在因素创设问题。设计提问2:“投沙包和滚铁环的同学合计是几个人?”然后让另外的同学来回答。这样综合运用情境图,让学生们夯实了知识基础,巩固他们的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点和现实的生活情境相呼应。这样不但让小学生们觉得学习到的知识对生活有用,还锻炼了学生创设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对能力。因此,情境图的“出图”时机的掌握是相当重要的,它能决定学生学习知识的成败。 三、根据学情,有的放“图” 情境图的有效运用能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活动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大有益脾。但是,由于小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家庭学习氛围、知识点积累等等是各有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情境图时,必须要有效地、合理地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就务必要求我们根据学情,对情境图给予适当的取舍,要做到有的放“图”,而不能为了放图而放图,把增加了丰富的情境图的课堂教学变为赏识课,这样不但不能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小学生的注意点旁移,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要把出示情境图固化成一种必要的形式,觉得每一节课,如果不能出示情境图,就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为了“出图”而绞尽脑汁,无“图”不观,多多益善。这么处理的结果,课堂貌似是“丰富多彩”了,但学生的思想集中点却发生的转移,并不能得到该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情境图的出示要做到有的放矢,突出教材的难点、要点。 合理运用情境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活”用了情境图,就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充满乐趣,达到“乐教乐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也能显著增强。 (作者单位:海丰县附城镇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