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红色记忆】为国为党 鞠躬尽瘁;——陆丰河西老红军林瑞的革命事迹

2022-4-23 15:59|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3383|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林瑞,一位喜欢以老红军自称的老革命。他于1908年2月出生于陆丰县河西汾河村,1923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陆丰县第一区组织委员,在彭湃的带领下,参加了著名的海陆丰三次革命武装起义,为建立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立下了功劳。曾两度被国民党反动派以“陆丰第一匪首”悬赏通缉,远近闻名。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林瑞奉命护送李秀藩县长的家属回家乡五华安置。旋即马不停蹄地赶回陆丰,参加彭湃、张威领导的攻打碣石城的战斗。同年9月,农军打回陆城,不久又撤退到大安。林瑞在陆城和人合伙办了一个染衣店作掩护,进行地下工作。10月10日夜,林瑞接到情报说南昌起义军来了,他通知农会负责人发动农民煮粥迎接起义军。11月7日晚,林铁史率农军攻打陆城,林瑞等在城内组织接应,追击敌人,次早建立苏维埃政府,林瑞被党组织安排在第一区任战时情报员、农会指导员兼赤卫队教导员,参加了攻打上沙、昂塘、上埔等地的战斗。

1928年3月,历时120天,史称“四月政权”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在反革命势力的疯狂反扑下失败。林瑞与革命军余部退守大安,几天鏖战,陆丰县委和起义军团部负责人陈国孙、吴鉴良、彭元章、余章南等或战死,或被捕牺牲。我军在大安洗渔溪桥与国民党战斗失利,林瑞将幸存的同志拉到自己家乡汾河,安置伤员,保存火种。4月底,敌方获悉林瑞在家乡汾河,民团团长蔡乃伍串通劣绅林岳,于4月29日带领两排人马,径奔汾河“直捣林瑞老巢”,就在那一天,林瑞母亲惨遭杀害。林瑞同父亲等人在外躲到天黑逃往他村。此后很长时间,民团伪军天天抓人,屠杀革命同志,林瑞家被洗劫了五次,一间空壳房被封三年,家人四处逃命,无家可归。林瑞跟父亲逃到汕头,在郊区一小乡村住下,一边帮人磨豆腐卖豆干勉强糊口,一边想法打听家乡的情况。几个月后,林瑞历尽艰险秘密回到陆丰,找到原农会老交通员、宽塘村的王娘智,在他的帮助下,爬过九龙岭,找到了新任区委负责人沈长命。沈长命和地下党的几位领导同志研究后,通过一个有钱有势的开明绅士黄佚夫,让林瑞到东海鲤鱼潭管理灰窑,当时东海鲤鱼潭还是极为偏僻的地方,灰窑里只有林瑞和另外一个工友,隐蔽条件很好,正好做党的地下交通点。

工作一段时间后,海陆丰县委负责人指示林瑞到陆丰第二高小吸收马耀辉等组织地下团委,做党的宣传工作。这个组织代号为“罗光”,他们把宣传革命的标语,传单撒满陆城各个角落,弄得敌人草木皆兵,四处设卡搜查,连赶集农民的竹笠、妇女的发夹都要搜查。

1929年10月,党组织安排团工委的谢九龙接替林瑞的工作,将他调任区委常委,隶属闽粤赣边区红军第六军17师49团,团长是彭桂。那两年,49团历经大小数十战,威慑敌胆。在河口的一次战斗中,一位被俘的敌军连长听说他们是49团的,吓得脸色铁青地说:“我们不知是49团,若早知道,哪敢跟你们打”。这让林瑞和他的战友声名大振。

其时,山区的民团有的被我武装力量缴了枪,有的自动解散。但平洋敌占区的民团还存在,尤其是上埔村最反动,与他们作战多次都未能解决。6月的一天,在包围东山民团时抓到来东山赌博的上埔村民30多人,交由林瑞审问,被抓的人一听是这么“恶”的人来审问,十分害怕,以为必死无疑。林瑞审完,知道这些人是受麻痹的群众,根据党的政策,教育后即予释放。没想到这竟为收复上埔起了关键作用。事隔不久,林瑞同林其夏往沿海边区联络海军洪庆史,那晚交通员林添顺带路,要从上埔经过,林瑞对他俩说:“万一碰上上埔民团不要慌,由我对付”。过了河踏上田埂,两旁稻谷茂盛,月色清亮,果然上埔民团二十多人埋伏在稻丛中,只听到枪栓通响,叱道:“口令!”林瑞大声应答:“我是林瑞,要找你们团长。”团勇闻声放下枪带林瑞一行进村,民团团长派人煮鸡粥招待,林瑞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讲明形势,并利用他们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打通了他们的思想,终于不费一枪一弹收复了上埔。

1931年,陆丰设置为附大区、金碣博区、南湖甲区、新口田区四大区,林瑞担任负责附大区委常委、组织委员。国民党登报悬红缉拿林瑞,称其为“陆丰第一名匪首”,他们的小报每天都登“共匪林瑞部又串扰某某XX地方!”并组织便衣队到处搜捕。

1931年夏天,因为要搞给养,林瑞带一连兵力到上埔水从堀抓大地主林火清,地主亲属提枪冲出,被林瑞卡住,为了缴他的枪,林瑞单独一人追出很远,差点被民团围住。在山上休息一夜后,林瑞带上一把洋雨伞,一套常衣缚在背上(准备化装时用),背上米条、毛毯、包袱,插一把左轮,身穿大襟衫青胶鞋,带着伙头林扶下山搞伙食。四处一望没有发现问题,于是下山。刚到路口,敌人枪响了,林扶走前面向前一冲,跑过去钻入树丛了,林瑞在后面已不能过,一路半爬行,衣服被荆棘勾破,身上到处都划破了皮,膝盖被石头磕破流血也不觉痛,爬过西山界,一轮红日已升竹竿高了,雾也散了,敌人仍在搜山。林瑞把烂衣裤脱掉,忍着剧痛换上化装用的新衣,撑起雨伞,大摇大摆地走上大路,民团们看林瑞的装束,以为是商人,没多理会。林瑞脱险来到驻地与战友会合。

后林瑞历尽艰辛碾转逃到了香港,与香港地下党特委取得了联系,继续宣传革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得到消息,林瑞和吴乐、陈云山、李子尧、朱荣等向旅港同乡会负责人钟秀南申请回乡参加抗日,得到钟秀南的支持。由于国共合作,港英当局也已不太计较中共地下党在香港的活动,于是钟秀南大张旗鼓开展同乡会活动,呼吁旅港华侨捐款捐物,并组织回乡抗战学习班。1938年2月,以朱荣、林瑞、吴乐为负责人的海陆丰抗日服务团40多人,携带大量药品、枪支、弹药等抗战急需品回到内地,投身抗战洪流。林瑞被任命为东江技术队特务长,主要为抗日队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输送物资,安置伤员等等。后来组织派林瑞回陆丰做地下工作,他从博罗一路步行回来。上级同意成立陆丰县工委,林瑞任组织部长,随即和朱荣、黄欣、刘庭光组织成立青年抗敌同志会,不久因受敌人注意,被迫解散。

1939年1月,组织派林瑞、郭坚与海丰的莫知伍、卓学做等人去葵潭建立三民中学,郭坚当教师,培养了陈编、陈鹤年、庄岐洲等一批有为的青年干部。林瑞等着力扩招抗日游击队伍,收编零散小股地方武装。有一回,林瑞独闯葵潭招田村,会见土匪头子王相、蔡怀抱,当面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动他们一致抗日,成立抗日后方游击队。

1944年,林瑞调回陆丰做情报工作。

1945年4月,组织任命林瑞为陆丰税站站长。同年8月日本投降,旋即蒋介石发动内战,国民党186师就直逼海陆丰,钟超武的军队则开进可塘。林瑞一边了解敌情,一边做好收税工作。后赤坑站的三位收税的同志前来报告,伪兵化装搜捕收税的同志,他们一度被抓,全靠勇敢机智才得以逃脱。林瑞果然决定把税站关了,转移鸡曲山乡府,途中遭敌人伏击,幸亏曾流带一队伍前来救援,才得以突围脱险。

1947年,林瑞又被调回海陆丰人民自卫队任特务长。当时队部驻扎在大安洞,林瑞常带着十几个人下山筹集军粮,向当地农民买了米装成小包,由同志们挑回营。

几个月后,组织调林瑞负责指挥队伍。期间,他紧紧依靠群众的拥护,曾经带领队伍在可塘大路边布下疑阵,以少胜多,缴了伪联防队十三支洋枪一挺机枪,充实了部队战斗力。不久组织决定派林瑞回陆丰开展地下工作。他领了一点钱,独自一人回来,凭自己的群众基础和胆识,着手准备扩枪扩人。他到黄塘、西山、青塘等地发动群众,搞统战工作,联系地富打击国民党,青塘的几个地主黄智娥、黄智藩等很快被他教育争取过来。有一次,他与同志事先了解摸清了驻大安伪军的活动规律,带了十一位同志化装进入大安,趁伪兵吃饭时,十一支短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冲进去,伪兵来不及反应只好放下饭碗乖乖投降。

1948年,东江纵队另置东北大队,林瑞任六团副官兼铁流队队长。敌人忌恨林瑞,包围了他的家,将他家财物抢空,抓走亲属五人,林瑞妻子是地下交通员,因当时外出送信幸免被捕,两个孩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四岁,哥哥背着弟弟逃入甘蔗地脱险。

1948年春节过后,在蓝造司令员的带领下,以铁流队为前锋,攻打陆城。因守卫陆城的伪县长赖舜巡是行伍出身,占据有利地形顽固防守,我军久攻不下,伤亡过大。主力部队撤退后,林瑞看到后勤部留下来处理伤员的同志人地生疏,担架也找不到,他即跑到下垅村找干部发动民夫找担架。忙到晚上十点多,收拢了七位牺牲同志遗体。林瑞自己动手清理他们的遗体,将他们安放棺内,旁边农民兄弟才慢慢近前帮忙,抬上山安葬。

打下大安后,林瑞任西南区区委书记。在西南区,林瑞坚持发动群众,打击反动势力,没收恶霸地主家财分给农民,向地主退租,搞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声威日渐壮大。敌人悬红买他的人头,这是林瑞第二次被悬红缉拿。

1949年,陆丰解放后,林瑞转业到地方工作,任陆丰清管会主任兼农建科长。1950年在广州南方大学学习。后来,自辞广东省总工会副主任和广州市总工会主任之职,请求回陆丰参加家乡建设,随即担任陆丰总工会主任兼老区建委主任、民政科长等职,为家乡建设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