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秋惠 “翻转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在教学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作用充分体现在“三增”,实现高效课堂。 一、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分类,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地位放在同一高度,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问题的探讨者。学生在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下能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完成教师布置的语文教学任务也不再是应付了事,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完成功课,或者是更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语文教师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展开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学生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活动,并且结合集中讲授、个别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于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之下,就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教学视频,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及时进行基础知识的建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充分与语文教师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多种方式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困境,继而可以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加课堂知识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课前学习,课上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要使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呈现出精彩的环节,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给学生们提供较多,具有针对性的、十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通过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丰富他们的观点和知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一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节省了出来,教师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开阔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人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含量增加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本,所有的内容都是精华内容,有一些文章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所写,有一些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只是教师在台上进行片面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征。这时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的构思,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意境和情感。教学视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感觉神经,从而让学生对这种形式产生兴趣,从而热爱学习。这种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形象,具有很强的美感和艺术性。“翻转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枯燥地灌输阅读鉴赏时要用到的术语,而是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就应当认识到“先学后教”的重要性。如果要想“翻转课堂”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告知学生每堂课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随后将教学视频呈现给学生。为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课外应当合理安排自己学习时间。经过先进的技术,学生可以主动获得知识内容,而不是教师的灌输。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外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开学习,不会受到课堂教学的束缚,也就不会由于过度紧张而遗漏应当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观看视频,对于其中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或是向家长、教师寻求帮助。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在旁边简单的观看,而是要在一旁指导学生。在了解学生学习中产生疑问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沟通方式,建立班级群,鼓励学生讨论。教师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们如果努力探索,一定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陆河县河田镇河南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