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邓帼梅 通讯员 卓玉宏 宪法日举行中学生18岁成人礼活动,目前已推广至全市各县(市、区)。 2019年以来,团市委明确“建立一套机制、用好两样载体、激活三支队伍、擦亮四个品牌”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广大青少年合法权益。省“预青”考核我市连续6年满分,团市委分别荣获市级禁毒集体三等功、广东省“最美禁毒团队”。 建立健全普法机制 为更好地履行普法职责,团市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普法工作机制,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七五”普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普法责任清单》等文件。 团市委认真履行市“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办公室”职责,以“预青”考核为指挥棒,推动各成员单位充分履职,形成强大合力,把工作落细落实。在青少年普法宣传中,团市委以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为导向,科学分类,精准投放,通过团干讲党课、团课、“青年大学习”等载体,提升普法宣传的有效覆盖。如面向在校未成年人学生,加强了“两法两条例”普法宣传;面向青年企业家,则加强《宪法》《民法典》的普法宣传。 用好线下线上活动载体 在针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中,团市委把办好线下活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利用学校团、队活动阵地,以国家宪法日、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常态化组织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200多场,服务学生20多万人次。 同时,注重延伸线上宣传。建设运营“汕尾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玩转团属新媒体,做好青少年普法工作,发布道路交通安全、禁毒预防教育、防欺凌防性侵等普法宣传教育文章21篇,220条抖音视频。 激活三支队伍同普法 为更好地聚合力量共推普法工作,团市委激活三支不同类型的普法队伍。建立以市、县、镇、村四级团干部为主的普法“嫡系队伍”。目前全市专兼职团干共6954人,通过开设法治课,形成团干带头参与普法,三年来共开展400多场普法宣传活动,覆盖全市50多万青少年群体。 建立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主的普法“社会队伍”。全市有42万实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志愿者19万名,开展普法志愿活动35128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915万小时。通过抓好志愿者骨干的普法培训,建立并激活普法志愿者队伍,促使普法志愿活动更显成效。 建立以律师、社工为主的普法“专业队伍”。组建的法治讲师队伍包括法官、律师、警察等专业人员共39人,定期为学校举行法治讲座。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目前有持证社工264人,心理咨询师27人,持续面向基层社区,聚焦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0多场。 擦亮四个品牌提升普法成效 团市委致力擦亮四大品牌,巩固提升普法工作成效。第一个品牌是创新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禁毒宣教活动。如开展风筝节、徒步、骑行等禁毒主题活动;录制禁毒主题视频和歌曲、创作禁毒文创作品等提升禁毒宣教成效。举办“禁毒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并指导县级团委参照开班。全市禁毒志愿服务组织431个,志愿者164453人,已开展活动3761场次,志愿服务时长641920小时,全省排名第二。 第二个品牌是深化开展“伙伴同行”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计划。实施开展“伙伴同行”计划,成功为我市191名25周岁以下社矫青少年开展帮扶,并实现帮扶的所有社矫对象暂无重复犯罪的目标,工作成效简报被省委办采用。 第三个品牌是持续开展中学生十八岁成人礼活动。“12·4”国家宪法日期间连续举办三届市级中学生18岁成人礼活动。通过集体宣誓、师长寄语、赠送宪法、行感恩礼等环节增强18岁青年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目前这一活动已同步延伸至各县区中学。 第四个品牌是拓展建设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团省委打造的全省统一接听的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我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2019年以来,共接到求助和咨询工单68个,服务完成工单68个。共建我市青少年心灵驿站,心理健康辅导室等线下阵地,孵化培育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协会,目前已有21位持证心理咨询师入驻阵地,开展宣教活动和帮助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