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行走在“通平古道”

2021-3-6 16:59|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947|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 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高二(4)   林楚茵  指导老师  王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路,就是书。”余秋雨先生如是道。

这次,我终于踏上了这条海丰莲花山“通平古道”,在大山的缝隙间去追寻那古驿的记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我们这群山外来客,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闯入了竹林的世界。狭长的竹叶重重叠叠,竟也将那不屈不挠的阳光婉拒在外,只留下三两的光斑映在小道上,和飘然坠下的泛黄竹叶,和乳白色的山茶花,堆叠着、簇拥着、贴吻着。

山茶花多矣,然未见其树,低头满是白花,像铺着一片花毯,抬头却又是回到了竹的世界。如此,就由不得半怜爱半无奈地想:你们怎么也到这儿来了!既心生怜意,就不能不放轻放柔了脚步。

走在林间,是伴着清香的,可既不是竹的也不是花的,只是一股清清凉凉的劲儿,沁到你的骨子里去。也许是这片山林为抚慰疲倦的旅人所造的梦里,人们在梦里休憩,而后,便又能循路前行。

密林掩径深,掩住的不只是沧桑的羊肠小道,还有古道旁的遗址。那残垣,也只是像它们曾经所做的那样,无声无息地屹立着。

看哪,那垒起的土块披着青苔,依稀还辨得出是昔日驿墙,屋顶早就不见了,在那片瓦片下躲过雨的人又去了哪呢?不远处还有残破土块围作的炊炉,多少个寒冷的夜里,它熊熊燃起,温暖着过路商旅僵硬冰凉的躯干,噼里啪啦的燃烧木柴声、稀里哗啦的水声、唽唽嗦嗦的虫声,和着细碎的交谈声一同成了这静谧里最温情的交响曲。白日里被担子压酸压弯了的肩背,这时候终于悄悄舒展开来,以最惬意的姿势贪婪地呼吸着林间的空气,明天,还有不少的路要赶呢。

然,而如今一切都变了,不见了行走在路上的商旅,于是也不见了守在路旁的驿人,这驿站自然也就荒废而见弃,唯有我们这些城市的逃客,再来用自己的脚踵去抚摸,亲吻前人的足迹,用自己蒙尘的脸颊去迎接穿林风。只是前人是步履匆匆,而我们却该慢下来了。

一路顺着小道往前走,却总有流水相随,不,应该说路总是缘水而行。父亲对我说:“我考考你吧,你说这路为什么总跟着水走呢?”我长久凝望着身边的水,这拍击着、流淌着,携带着几片落叶而去的水。

我说:“是因为靠近水边,易于取水饮水罢?再有,就是水边总是比较平坦易行,是么?”

父亲摇头不语,含笑的眼神仿佛在对我说:“还有,再想想。”

然我纵是望断这流水,也看不出什么了,只能无奈地向父亲求助。

“山路回环百转,路边却总是相似的景象,是很容易迷路的,行走在山林里,要怎么辨别方向呢?于是睿智的人们决定:水往低处流,从山顶到山脚,不论怎么回转,总会来回归到山下,跟着水走,我们就不会迷路。”

足边的水向山口奔涌而去,流得正欢。

于是,就不能不想到,人类的文明往往是从河流两岸开始,如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来亚文明,以及以长江黄河为母亲的中华文明,都是倚水而诞生,也就是靠着水发展的。而那失去了水源的滋养楼兰古国,却只能将辉煌的过往寄予黄埃散漫,活在人们随风远去的叹息声中,最终沉睡在史书上斑驳泛黄的文字里。原来文明也是跟着水才不曾迷路的,而又有多少个文明因失水而失路,令后人以泪挽留。

那么,我们常用“源远流长”比喻中华文化,应当不是无由来的了。生于水,源于水的文明,最终又被喻于水,多么巧妙而富有深意啊!

如此,再望水时,眼中就不免带上几分感激与敬意,该放低了身子,俯下去,捧起这清凌凌的水,再抬手时,看它从掌缝凝作珠,又重滴下,阳光下晶莹的水珠正无言的闪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