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鹿境觅宋踪

2021-2-7 11:34|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494|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海丰县附城镇有一座小金龙山,簇拥着小金龙山的方圆数十里的平野上,散布着一些村落,分别为新南村、池口村、新山村等五个行政村,以前统称鹿境乡。小金龙山的山前山后,有西溪和丽江逶迤流过,好像两条白练缭绕,民间有“两水夹一龙,不出富贵出英雄”的俗语。

这里相传是南宋行朝圣井与御宴潭所在地。近日,记者来到新山村,听熟悉典故的该村书记、主任吕湖泳讲述那段南宋行朝驻跸该村的往事。

圣井与御宴潭

吕湖泳带着记者来到村后的小金龙山,但见山脚下有一泓圆形小潭,深约1米,直径约2米,周围野草葳蕤,荆棘丛生。吕湖泳对记者说:“这个小潭的水都是山上的圣井流下来的。”

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临安失陷,元兵逼迫,宋端宗赵昰及其弟卫王赵昺在张世杰、陆秀夫的护卫下从福州沿海败退至海陆丰,在海陆丰留下待渡山、宋溪、宋王山、宋师岭、圣井、御宴潭、壮帝居等遗迹,引发后人怀古幽情。

在民国以前,鹿境约还是一个岛,往海城必须坐渡船,在今西闸一带,还留下一个“三江渡”的古称。按直线距离,鹿境毗邻可塘宋溪。当年宋军水师沿海而下,到达可塘时,因船体较小,未能经受外海风浪,遂凿通东、西溪,进入鹿境“鱼鹰潭”处驻军。明嘉靖三十八年《海丰县志·山川》载:“邑东南十里为和丰滘,二十五里为新滘,一望沃野,水道不通……宋师将舟至,凿通之。闽广贩盐诸舶聚此。上五里有岭,宋人伐土为阶,遗址犹存,今号为宋师岭”。

当年,宋端宗行朝虽败退至此,然犹有一定实力。率兵勤王的文天祥乘元兵经略中原、无暇南顾之机,接连克复潮阳、惠州等地,宋端宗闻捷大喜,即在小金龙山南坡俗称“鱼鹰潭”处设下御宴以示庆贺,以激励将士,振奋军心。当时,军中只有御酒数瓶,不够饮用,宋端宗遂下旨将御酒倒入山上一口冒着甘泉的水井中,取甘泉官兵同饮。后人将这口水井称为“圣井”,将“鱼鹰潭”称为“御宴潭”。并在水井旁边石壁上自右至左镌刻“圣井古迹”四个楷书大字。清同治版《海丰县志》载:“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八月,文天祥走惠州兵出海丰,次于丽江口是也。今有御宴潭,相传宋端宗赐宴于此。”

可惜的是,镌有“圣井古迹”的石壁很高,周围荆棘丛生,暂时无路可通,未能拍下照片。据说,镌刻“圣井古迹”四个楷书的石壁右下侧还镌刻着一首寸楷七绝诗,字迹历经风侵雨蚀,有的已经漫漶不清,但仍可辨读。诗云:“两山挟涧独清幽,时出甘泉石上流。绿水回环罗带绕,蓬莱舍此莫为俦”。鹿境村民经常探取圣井的泉水来食用,饮之口齿生香,肺腑清凉,精神倍爽。特别是每年除夕,好多村民和茶客都临泉取水,以供大年初一煮斋烹茶之用。圣井不仅是鹿境村民赖以生活的源泉,而且还是小金龙山厚重悠久的人文历史见证。

此后,御宴潭成为后人缅怀那段历史的一个关键词。比如明朝海丰举人彭举曾作《御宴潭》诗一首:“宋鼎航迁播岭南,君臣会此序朝参。笙歌闲作鱼龙听,俎豆兼陈蛤蜊甘。逝水东流终不返,大星南殒更何堪。至今独有清秋月,夜夜寒光照碧潭。”

金龙公主营寨

在圣井与御宴潭之前,鹿境已经留有北宋遗踪。

传说,宋仁宗年间,北宋名将杨文广(字仲容、杨延昭之子)任平南元帅,率师远征海陆丰“南蛮十八峒(洞)”;即现海城埔仔洞,附城金龙洞(鹿境)、番洞,平东九龙洞,西坑下洞,梅陇平安洞、黄山洞,赤石大安洞、明热洞、明溪洞,鹅埠杨安洞,此外尚有旧属海丰的五云洞(现揭西),西洋洞(现陆河螺溪),八苑洞(现陆丰八万),华(猫)仔洞(现市城区大华)等等。途中,曾在陆丰金厢观音岭留下“扬威止水”摩崖石刻,以镇海妖。

当时,附城鹿境金龙洞驻扎着金龙公主,其营寨即设在小金龙山顶,固若金汤,给杨文广的征战造成不小的障碍。宋军在进攻金龙洞时,曾驻军海丰县城东笏杨心墩、杨厝地和鹿境山东侧杨古埔(后来建村时,百姓为纪念杨文广元帅驻军地点而命名,据说此三村从来没有杨姓居住)。杨文广还在驻地始建妈祖庙供奉“通天神姑”,祈祷妈祖保佑、旗开得胜。双方约战后,杨文广与金龙公主厮杀得天昏地暗,势均力敌、不分输赢。一来一往之中,两人惺惺相惜,竟互生情愫,遂不约而同罢战言欢,经深入沟通,竟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小金龙山最高峰西北面处,有一块平坦地方,相传即为金龙公主安营扎寨的遗迹,如果细心寻觅,还能在泥土荒草中隐约见到断瓦颓垣,依稀可辨墙基以及筑寨的范围。墙基系用三合土(蚝壳灰、河沙、黄泥土和少量红糖,以及煮熟的糯米捣成泥后黏的)夯筑而成。

老母庵文奉娘

在鹿境范围内,还有一处宋迹,这就是老母庵。老母庵又名輋港斋堂,始建于南宋末年(公元1278年),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相传宋端宗败退海陆丰时,文天祥率兵勤王,曾两次屯兵于鹿境的丽江埔,其女儿文奉娘在陕西汉中府带来“地母元君”的香火来到海丰供奉,因其精通医术,经常为百姓治病。为了方便百姓就医,就在供奉处兴建“地母元君老母庵”。有一次,元兵发现了老母庵的蛛丝马迹,立即派兵进行围剿。幸亏,文奉娘等人闻听铁蹄声及时躲进棘丛中,免遭敌人毒手。找不到人的元兵,一怒之下将老母庵夷为平地。

后人多次重建老母庵。今庵内正中供奉地母元君,左右供奉天后圣母像和观世音菩萨。庵内有个淡水池,据说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治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