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海丰又上省台啦!这一次... 开篇语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百年来,红色基因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化作一颗颗赤诚之心;红色激流汇入中国广袤大地,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红色记忆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 站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推出迎接建党100周年大型融媒报道——《追寻红色足迹》,在广东这片具有光辉革命历史的热土上,追寻风雷激荡的历史印记,见证时代浩荡前行。 追寻红色足迹(三)| 海陆丰诞生的红色苏维埃政权 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的“红宫”、“红场”,拥有着浓郁岭南文化风格的明代海丰学宫建筑群。1927年11月,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为什么海陆丰能诞生影响全国的红色政权呢? 1、 大地主家庭出身的农民运动领袖 人物简介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今广东省 汕尾市 海丰县海城镇), 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 海陆丰 地区(今 汕尾市 )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 海丰 、 陆丰县 苏维埃政府——中国第一个县级 苏维埃政权 。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33岁。 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 海陆丰农民运动 》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 毛泽东 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彭湃烈士故居 这和农民运动的领袖彭湃不无关系。 彭湃1896年出生于海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家里“每年收入约千余石租”,家庭男女老少不上三十口,平均每一人有五十个农民为其劳作。当地人用“乌鸦都飞不过”来形容彭家田产之多。 彭湃虽然身为“富家子弟”,却同情穷人。从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他开始了对农民运动的探索。 2、 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彭湃故居东侧的得趣书室 得趣书室见证了彭湃最初为理想奋斗的日子,彭湃第一次从得趣书室下乡宣传,因头戴白通帽,足履运动鞋,被误认为收租佬,农民纷纷回避,不敢接近。 后来他戴上竹笠,光着脚板,用通俗的语言与农民交谈,逐渐被农民所接受。 彭湃烧田契,无偿分给佃农的壁雕 为了更广泛地发动农民,彭湃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 他毅然放弃万贯家产,在1922年冬的群众大会上,一把火烧掉自家的田契、租约,将土地无偿分给了佃农。 他认为耕者有其田才是公平的。所以当家里把他的那部分田分给他的时候,他觉得不应该拿这些,应该全部还给农民,这才是公平的,这个是烧田契的真正的内心的这种想法。 彭湃的孙女彭伊娜 彭湃的慷慨壮举,迅速点燃了农民运动的薪火! 从1922年夏天成立的“六人农会”,到1923年元旦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成立,会员达2万户,人口约1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彭湃的带领下,广东海丰成为全国农民运动最先兴起的地区之一。 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由彭湃提议创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举办了六期,培养了全国20多个省的800多名学员,星星之火蔓延到全国。 毛泽东称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 3、 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 正是 由于 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 彭湃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 1927 年 10 月 30 日, 彭湃领导的 中共东江特委和海陆丰县委 率领农民武装,在 南昌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二师配合 的配合下 ,取得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 一举夺取了政权。 汕尾市党史研究室主任莫春云 苏维埃是由我们临时中央政治局提出来的,彭湃当时是临时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他既是政策的参与制定者,也是率先践行者。 1927 年11月13日和18日,在彭湃的领导下,陆丰县和海丰县先后召开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分别选举产生了两县苏维埃政府,宣告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的诞生。 “红宫”和“红场”成为红色政权的特殊标志,被誉为当时的“小莫斯科” 彭湃所作的政治报告 彭湃主持制定了《没收土地案》,这是中国最早的没收和分配土地的纲领。 海陆丰苏维埃的建立,及由此率先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革命,标志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开启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早期探索。 1929年8月,彭湃在上海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被国民党秘密杀害,年仅33岁。 彭湃用年轻的生命阐释了他“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的坚定信仰! 其短暂而壮丽的一生,托起了劳动人民的希望与海陆丰的红色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