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9年秋在陆丰市西南镇马鞍山村(现在叫做安安村)山后一偏僻处拍到的镜头。 村民们称这里有大革命时期马鞍山农民自卫队建设起来的炮台所在地,现还留存着遗迹。我们在现场看到,炮台的遗迹不太明显,但却发现有一条曲线型的类似古城垣的遗迹。从客观遗存上看,我更倾向于这遗迹是明清时期,而不太像是大革命时期的。这问题有待地方史学家用心考证,不再作表述。 但是,不管是何时,只要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它就不再偏僻,不再荒凉,不再浅陋;它至少记录了人的轨迹,镌刻了人的行动,它就具有了精神内涵,具有了文化元素。而一旦有了精神内涵和文化元素,那它就是丰厚的深沉的,就充满着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厌深,有龙则灵。”同理,壤不在僻,有人则活;地不在偏,有文则彰。 由此,窃以为,这里可以根据客观存在,进行科学周详考证,若是大革命时期的产物,那就极力打造“红色文化”;若是明清时期的遗存,那就极力打造“古村落文化”,让这里的厚实与曾经的神韵展示出来! 汕尾日报记者 黄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