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林志鹏 近年来,红海湾开发区遮浪街道坚持实干当先,奋勇争先,以省定贫困村作为主战场,其他村(社区)作为分战场,组建先锋队,高标准、严要求、同步调,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倍,其中东尾村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3倍、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54倍等扶贫工作实效。 强化党建引领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该街道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让脱贫攻坚的成效检验基层党建的质量。该街道坚持以筑牢基层党组织基础为主线,加大软弱涣散党支部排查整顿力度,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坚决撤换调整“四不”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有情怀、有能力、有文化、有口碑的本村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并通过对村级带头人“搭台子、压担子、撑腰子”,培养使用“狮子型”干部。其中在东尾、桂林、田寮等村选用了思想开阔、敢于担当、年轻有为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还通过传帮带,培养村“两委”班子成员接班人,为明年村级换届选举打下基础。 实施精准识贫 做到“精准精细、应扶尽扶” 该街道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抓实抓牢精准识贫工作,对贫困户的有关情况进行列榜公示,再通过回头看、再复核等措施,确保识贫工作精准精细。同时,组织帮扶队长、帮扶干部、街道和村(社区)干部每周至少1次联合上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走访,对入户普查情况、农业收支核算、收入证明材料等内容进行动态审核,严格落实备案制和签字制,以一户一档的要求,按顺序装订成册,对核查出来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剔除。此外,以“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为抓手,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再根据贫困户的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对应制订帮扶规划和扶贫措施,重点从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扶贫等方面入手,发动社会各方面筹物筹资结对帮扶,确保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 该街道还坚持从“扶志扶智”入手,保障扶贫成效。一方面以教育引导为前提,通过帮扶干部上门入户大力宣传,让贫困户树立起不等不靠、踏实苦干的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有劳力的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另一方面,突出扶贫先“扶智”,通过结对帮扶单位帮扶和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完善贫困村学校教学设备,改善校园环境,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聚力产业扶贫 努力变“输血”为“造血” 在落实子女就学、兜底保障、住房安全等应帮尽帮、应扶尽扶措施的基础上,该街道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帮扶,委托华南理工大学规划团队以“红、蓝、绿”为特色主题,按3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省定贫困村东尾村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并由区管委会投入资金5000万元,整合深圳市委宣传部帮扶资金1000万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资金1500万元,在该村建成罗章彩烈士故居、赤卫队农会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展览馆、红色文化广场、客服中心等配套设施,修建改造内通外联的村道网络。同时,为该村引进太空莲观赏农业、连片观光农田、“遮浪玛仔”食品厂和农产品展销中心等项目,结合全村绿树碧水整治,形成了红色旅游线路,并于去年成功入选首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创造了可观的集体经济效益。 该街道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设置了扶贫爱心摊位;发动34户贫困户申请信贷资金92万元;落实就业奖补资金93万元;投入1200万元,推动全域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265万元完成“厕所革命”;成立休闲渔业专业合作社,对辖区休闲渔船进行规范管理,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就业岗位80多个,实现伏季休渔期间困难渔民转产转业;通过实施丢荒地流转出租开发,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