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运辉 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抓好“门前三包”,把自家单位、家庭门前的环境卫生、美化绿化亮化、市容秩序管理好、维护好。 “门前三包”看似小事,实则是事关“微环境”的大事。一个家庭,如果门前垃圾成堆、蚊蝇乱飞,自己住着也不会自在;一个单位,如果门前观瞻不整、绿化杂乱、车辆乱停乱放,自己出入也不会舒服。你说,这样的“微环境”能好吗? 抓好“门前三包”,不断改善“微环境”,既是文明创建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提高生活质量、树立良好形象的内在要求。 抓好“门前三包”,关键在于“包好”,重点在于常态。我们要把责任“包”起来,把主人翁的意识强化起来,真正地把工作落实到位。文明城市人人共享的前提,当然是人人参与文明创建。说得通俗一点,你既然是家庭、单位、城市的一分子,那么家庭、单位、城市的管理责任,自然有你的一份,认真地做好管理工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主人翁”。我们还要把自觉管好门前“一亩三分地”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天天留意天天管,每天都是行动日,在管好“小家”的同时,要多关心关注“大家”,主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门前三包”抓好了,“微环境”自然就得到改善了。此外,要加强部门与家庭、市民之间的联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更加主动地开展调查研究和帮扶走访活动,时时掌握辖区动态,聚焦“微环境”,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一个家庭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口部门和社区主动支持解决;一个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相关部门联动配合解决。“门前”的问题要解决,公共地带、公共场所的问题也要解决,像背街小巷、公共厕所等都要重视起来,既有“点”的管理,又有“块”的整治,达到“面”的美化,从而提升“门前三包”治理成效,不断改善和提升“微环境”质量。 从客观来说,近几年来,汕尾通过力抓“门前三包”,市民的思想意识、行动自觉均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市民从中获益日增,不过对标“广东省文明城市”的要求尚有差距,为此,我们仍需加油鼓劲,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中,做到“大”“小”兼顾,“点”“面”开花。文明创建的小成果、大成效,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惠民,而“门前三包”与广大市民自身利益和城市文明都密切相关,我们务必认认真真把它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