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华 中国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双减轻”,沙区植被状况和固碳能力“双提高”,区域风蚀状况和风沙天气“双下降”。遥感影像地图显示,中国北方黄沙中动人的绿色,正由过去的一个一个点,连成一片又一片!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背后,是中国人遏制“沙魔”的不懈努力。荒漠化防治的“中国答卷”,举世瞩目。 防治荒漠化,中国有决心有理念,更有行动和成效。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亦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3%。近年来,中国坚持尊重科学、遵守自然规律,推动防沙治沙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治沙“药方”越来越多样,效果越来越明显,书写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优秀“中国答卷“。 “中国答卷”为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近年来,中国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等项目。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颁布实施《防沙治沙法》,构筑起法制层面的绿色屏障。一大批龙头企业、治沙模范积极参与,广大公众踊跃行动,使得绿色延展、沙丘止步。数据显示,中国提前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土地净恢复面积全球占比18.24%,位居世界第一,为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球新增绿色1/4来自中国!”国际上根据卫星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源于沙区国土绿化。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中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为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称赞:“中国对沙漠的治理,成为全球楷模”。 “中国答卷”为世界医治“地球癌症”提供中国经验。沙漠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当前,土地退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而且气候变化与人口增长将会进一步加剧其危害。目前,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从几代人坚守的塞罕坝林场,到数亿人参与的“蚂蚁森林”项目;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由“沙逼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库布其治沙模式,中国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法律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讲求科学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治理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治沙模式,为世界医治“地球癌症”,开出了“中国药方”。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荒漠化防治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中国荒漠化防治先进技术、治理模式得到推广。中国经验正走出国门,与世界共享!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人治沙的努力,不会停。放眼现实,全国总体仍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荒漠化土地达26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沙化土地达17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1/5。在防沙治沙进入“啃硬骨头”的当前阶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略,发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沙害不除、治沙不止”的治沙精神,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就能还自然以和谐美丽,为人民谋幸福安康,为“遏制荒漠化”全球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