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市民们发现奎山公园里的水不臭了,换了好多树,增修了小道,又增加了凉亭水阁、假山瀑布,变得越来越美了。最近,公园里的亭、阁、榭都配上了对联,变得有文化气息了。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园林局,了解这变化后面的故事。 传承园林文化 作为市区目前唯一一座综合性公园,奎山公园是市区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一些公益文化活动的场所。 然而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奎山公园内水体被严重污染,影响生态环境、降低空气质量;下层植被杂乱、榕树下土壤裸露,缺乏色叶开花植物;道路较为杂乱,游赏路线单一;场地设施(包括栏杆、坐凳、廊架等 )老旧、不完善;广场铺状较为老旧,局部出现破损现象。为此,市民啧有烦言。 市领导对此问题十分重视,多次进园调研。2016年4月,决定对奎山公园进行全面整治、修葺、新建一批设施。两年来,市园林局梳理公园内湖区水体,进行污染源截流,合理运用高科技设备,同时搭配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植物,缝合生态体系,激活公园生态空间;梳理现状植物,增加色叶开花植被(如大叶柴薇等 ),土壤裸露区块铺设草皮,同时合理配置植物组团,提升观赏性;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设计完善的交通游线,串联起园中各个节点;更换场地设施,增加景观廊架及健身设施,满足周边人群的日常使用,保证场地安全性同时提高景观性;更换场地铺装,合理布置花坛及树池。在升级换代中,加大了传统的园林文化元素,每一条小道、每一棵树、乃至每一张石凳、每一个垃圾桶都和谐共处,令人赏心悦目。 借这次全面升级的机会,市园林局在通往奎山顶的路口,建了门楼,命名“林荫小道”,方便市民拾级而上;登上制高点,可鸟瞰市区全境。在公园东侧,新建石亭一座,用汕尾的谐音,命名为“善美亭”。将通往人工湖的长廊及观景台,命名为“粼光榭”。同时,对既有的两个亭子,靠近国税的叫做“清风亭”,在湖中央的循例叫做“湖心亭”。至此,所有亭台楼阁都有了名称。 给亭、阁、榭配联 从奎山公园升级工程启动伊始,市园林局便考虑如何提高公园的文化品位,凸显文化特色? 该局局长李建波觉得,公园里的亭阁榭都没有楹联,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打个比方,就像站岗的战士,却没有佩枪。刚好我市也是楹联之乡,干脆为每个重要的景点配上对联吧! 有了这个想法后,市园林局组织局里的诗词爱好者为刚刚建成林荫小道拟联诗,大伙都来劲了,投稿的人不少。牛刀小试,效果令人满意,市园林局决定建立一个征联微信群。由于缺少经费,群里的文友都是园林局干群以及他们的朋友,在群里明确说明是公益活动,无偿撰联。很快,群友们交出了各自的作品,共约二十副对联。 为了保证作品质量,市园林局邀请传统诗词功底深厚的陈章先生成立小组,对来稿进行评选。在历时一个月的过程中,选出若干副入选,然后或几副拼成一副,或増字减字,或调整词句,经过逐字逐词逐句的考究平仄、对仗等,最终敲定十副对联。 对联有了,邀请书法家书写又是一个问题。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家乡,市园林局把书写者目标定位为:身在外地的汕尾籍书家或书法爱好者,只重好字,不图名气。一位资深的新闻从业者自告奋勇承担了组织和统筹协调工作。他联系了广州深圳的五位书法作者,其中有的人从小受商承祚等大师教诲,有的人是中国书协老牌会员,有的人师承著名书法家邹文,有的人练文徴明几十年……书者身份,有前厅级干部,有国企老总,有资深律师,有退休的七旬高工,有从业四十年的老编辑。 如今,你走进奎山公园,在各处的亭、阁、榭都能看到悬挂着的对联,对联与风景相互辉映。择要者简析如下: 伟华阁主联: 登髙阁也,河山映眼,故土萦怀,卅年为市坎坷其无悔; 咏大风兮,海陆联深,斯民奋志,万众归心辉煌必可期。 这副长联,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对建市三十年的坎坷表达了无悔的坚韧,对汕尾未来的发展表达了奋发精神和乐观态度。 善美亭主联: 善念于心,自有芝兰香满径; 美亭在此,可观花月映无边。 这副主联自然是劝人心存善念、与人为善,追求美好生活之类的内容。 林荫小道: 春晓奎山,满径绿芽飘淑气; 秋临玉镜,一帘花影弄清辉。 在写景中赞美新生活。 清风亭: 一曲嗳伊嗳,字字还原历史千年厚重; 几番呛咚呛,声声见证人间九域悲欢。 主联关键词是白字戏和红白喜事的古乐象声词,由此引申并弘扬传统文化。 湖心亭: 极目波澜阔, 平心天地宽。 主联通过写景抒情,隐含平和豁达的人文主张。 粼光榭: 美景怡神,远客悠游频驻足; 粼光耀眼,佳人静坐只观鱼。 提供湖景与游客的对比,写出了公园的景致清幽和游乐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