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 (记者 李济超 通讯员 余海扬)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陆丰市碣石镇坚持党建引领,将产业扶贫作为助推脱贫的根本之策和一场硬仗来打,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以乡村旅游产业、现代农业产业、花卉苗木产业、统筹扶贫资金以及拓宽就业渠道“五条主线”为抓手,集中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构建扶贫大格局,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碣石镇下辖4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近30万人,其中有8个省定贫困村和29个分散贫困村,原有贫困户2386户、贫困人口9933人,是全市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最多的镇,脱贫任务重、难度大。对此,该镇全面推行“一引领五主线”工作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持续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碣石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行“党建+”工作法。一是建强脱贫攻坚“一线作战部”,要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必须由党组织牵头、党组织书记负责,切实由党组织“唱主角”。二是锻造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员”,把选好配强“头雁”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去年坚决撤换不称职、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12名。三是用好脱贫攻坚的“一线先锋队”,扎实推进党员网格化联系群众工作,对脱贫难度最大的贫困户,按照1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到5户贫困户的做法,一包到底、直至脱贫,真正当好贫困户的“领路人”。 与此同时,碣石镇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五条主线”为抓手,以产业振兴拔掉“穷根”。一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线。该镇浅澳村位于碣南半岛,拥有碧海、金滩、奇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对此,碣石镇对该村确定了打造复合型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定位,充分利用丰富的海岸资源发展蓝色经济,分批建设房车度假露营基地、海滨共享浴场等项目,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仅去年“五一”“十一”期间,日均游客超过1万人次,为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带来十分可观的旅游经济收入。二是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线。该镇碣北区域滴水、新丰、上林、新酉等村拥有连片优质土地资源,过去各家各户分散种植,不仅种植规模小,产值低,还经常面临产品滞销难题。对此,该镇以壮大农业产业为根基,依托碣海种养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植物龙陆丰生态农业科技园为平台,通过土地流转模式,种植10000多亩萝卜、甘薯等优良品种,经济收益十分可观。对于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该镇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线上通过淘宝、京东开通“龙龙金甘薯旗舰店”等网店销售扶贫农产品,线下通过与对口帮扶单位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合作,大力推介农产品进入深圳市罗湖区各中小学校食堂。仅去年就销售农产品5万多公斤,产销两旺势头良好,切实让贫困户摆脱农产品“有特点无名气、有产量无销路”的困境。三是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主线。该镇在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发现,如果拆旧补绿复绿工作仅仅是简单种植一些普通花卉林木,不仅对改善贫困户收入作用不大,而且在后期还会面临养护难问题。对此,该镇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公司+集体”模式,投资建设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利用各村“三清三拆”后闲置土地种植经济性花圃,并发动贫困户参与经营。这样不仅可提升绿化质量和管护水平,还可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该镇莲花、角溪坂等村已采用该模式进行推广种植,实现以“美”促“富”、以“富”带“美”,让小康路越走越宽。四是以统筹扶贫资金为主线。扶贫开发资金看似数额不少,但如果投入渠道过于分散,产生效益将十分有限,起不到为贫困户增加收入的作用。对此,该镇经过逐村逐户做工作,征得贫困户一致同意,统筹扶贫开发资金9500多万元投资建设碣石美食城、响水水库提水泵站和碣海种养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等三个项目,通过项目投入使用之后形成固定收益,现每年平均可为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加3000多元收入。五是以拓宽就业渠道为主线。该镇以陆丰海洋工程基地等重点项目落户碣石为契机,想方设法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并联合市有关职能部门多次组织招聘会和就业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应聘、实习、上岗,就地就近解决就业难题。目前已有1200多名贫困人员成功实现稳定就业。对不便外出就业的贫困家庭妇女,该镇积极引导其到碣海种养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植物龙陆丰生态农业科技园参与劳动,增加经济收入。目前日常可为贫困家庭妇女提供100多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固定就业岗位,在农忙时节还可增加临时就业岗位1000多个,有效解决贫困家庭妇女就业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