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脱贫攻坚】汕尾供电局在扶贫村“播种”春天

2020-4-8 14:43|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23305| 评论: 0|来自: 南方日报

摘要: 村民在田间群山环抱,飞鸟啁啾。大化村的空气格外清新,连泥土都散发着淡淡的香味。翻地、松土、施肥……几名村民正在田间忙碌,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但一年一度的春耕正有序进行。保春耕,稳产业促扶贫大化 ...

村民在田间

群山环抱,飞鸟啁啾。大化村的空气格外清新,连泥土都散发着淡淡的香味。翻地、松土、施肥……几名村民正在田间忙碌,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但一年一度的春耕正有序进行。

保春耕,稳产业促扶贫

大化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是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103户350人。自2016年汕尾供电局对口帮扶大化村以来,该村已按照上级部署稳步推进“贫困户100%脱贫、贫困村100%出列”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汕尾供电局驻大化村扶贫工作队丝毫不敢松懈,“将疫情对扶贫产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扶贫工作队的首要任务。

经研究分析,扶贫工作队决定从村里的30亩撂荒田地开始干,深化产业扶贫,保证贫困群众就业。由村集体控股的扶贫产业合作社与汕尾市艾益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南瓜种苗、化肥农药等物资购置协议,同时签订产品保底收购协议,降低项目经营风险,项目总投资为15万元。截至3月14日,已完成了30亩农田的平整和施肥,第一批南瓜种苗完成种植;3月18日,第二批南瓜苗完成种植。

“西洋南瓜” 一年两造,经济价值较高,汕尾供电局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立业算了一笔账:“西洋南瓜”每亩产量4000斤以上,按照当前市场行情,刨去各种成本,30亩南瓜每造可以实现纯利润6万元。

打量着一垄垄植上瓜苗的田地,扶贫队员们掩饰不住眼里的笑意。“我们的使命是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努力提高村民收入,项目获得的利润将用于扩大产业项目发展,为特困户的发放生活补助,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汕尾供电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党建指导员黄振宏透露,随着西洋南瓜项目试点的推广,他们正盘算着开发利用大化村尧厝乡猴洞的百亩荒废农田,计划在全村推广西洋南瓜种植,打造“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供销发展模式,推动大化村农业产业项目升级。

春耕正有序进行

保春耕,稳产业促扶贫

为推进“西洋南瓜”项目,扶贫工作队以每人每天200元的劳动报酬,聘请几名贫困群众在田地上耕作,增加他们的收入。此外,南瓜项目为2名贫困户提供了长期就业岗位,莫春艳便是受益者之一。

莫春艳的丈夫因两年前的一次意外成为植物人,家里五个孩子嗷嗷待哺,生活窘迫。扶贫工作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直琢磨着怎样拉她一把。南瓜项目启动后,扶贫工作队员立即将莫春艳招为长工,每月2500元的薪酬让这个贫寒的家庭用有了一份固定收入。

“有农活就到地里帮帮忙,闲时就回家照顾家人。”生活有了盼头后,莫春艳变得开朗起来。

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治本之策。春节一过,扶贫工作队员通过上门入户和电话调查的方式,排查全村64名在校贫困学生的线上教育情况,为4名初三、高三学生和1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送上平板电脑,并认真调试设备,手把手教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保障每一名学生顺利参加线上教育,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

疫情之下,企业需要工人,却招不到人。贫困户需要就业,却赋闲在家。对此,扶贫工作队建立有劳力贫困户返工情况台账,多方收集汕尾市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架起企业招工和贫困户就业的桥梁,敲门问“需”,逐人问“急”,把招聘信息及时传递给贫困户,确保他们的收入来源,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截至3月25日,扶贫工作队共帮助10余名村民(其中贫困群众4名)找到了工作。

来源:南方日报 汕尾供电局
作者:陈欣欣 南小渭 刘思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