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有关人员在陆丰市内湖镇小坞村视察产业扶贫项目——无公害马铃薯种植。 领导干部带头跨越200多公里和他乡贫困户结对子帮扶,加快了汕尾市陆丰内湖镇小坞村的脱贫步伐。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在对口帮扶小坞村的几年时间里,全局党员干部结对聚合力,同心助脱贫,目前,小坞村已完成贫困村出列、全部贫困户退出工作。 陆丰内湖镇小坞村有3个自然村,共有887户,4791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1户28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3650亩、林地850亩,主要产业以农为主兼种蔬菜,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庄。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按照中央、广东省和深圳市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讲话精神,以增加小坞村贫困户收入、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帮扶工作,扎实开展脱贫攻坚。2019年,小坞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一批特别困难群众得到重点帮扶。 今年75岁的五保贫困户周链,患有精神疾病。
周链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长期独来独往,不与他人交谈,不接受他人赠送的物资。他白天在家睡觉,晚上外出游荡,在垃圾桶或田地里寻找食物充饥,周链的房屋也是破旧不堪,每逢台风暴雨,村干部必将其转移到安全避难的场所以保安全。 2019年以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周链的境况,指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金山作为党建结对帮扶责任人,多次组织陆丰市扶贫工作队和镇、村干部现场考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救助方案。强制将其送到陆丰市某精神病医院进行救治的同时,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其房屋进行鉴定(属D级危房),随后,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驻小坞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下称“驻村队长”)垫资2万元,委托施工单位对周链的房屋进行拆除重建。周链在精神病医院治疗所产生的费用,均由政府支付,医护人员对周链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耐心地为他洗澡、修剪指甲、打理头发......温情暖人心,周链的不安和恐惧心理,慢慢平复下来。 在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领导的结对帮扶下,帮助周链新建的一室一厅一卫共30平方米房屋顺利落成,并通过了住建部门的验收。在帮助其配齐实木床、衣柜、床上用品和厨房厨具等家具用品的同时,驻小坞村扶贫干部还为他申请到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8万元。同时,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周链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能够与他人正常交流,接受他人赠送的物资,现已接回新房居住。自2020年1月起,陆丰市民政部门给每位五保户每月拨付800元专项资金,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驻小坞村扶贫工作队已指定一名村民作为周链的监护责任人,照顾其日常起居。 五保户、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等均属于弱势群体,更需要得到关爱和关注,更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纳,更渴望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安慰。驻村队长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关注这类人群,积极给予帮助,把健康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身体残疾的郑炳耀是小坞村的低保贫困户,2012年,妻子自称回江西娘家,跟郑炳耀断绝了关系,留下4个孩子,除了大女儿于2019年开始在深圳服装商场打工,另外3个子女均在读书,郑炳耀本人则开三轮摩托车勉强维持生计。因家庭经济收入低,开销大,常常入不敷出,只能长期住在祖辈留下来的破旧房屋中。 郑炳耀的遭遇,挂在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领导的心里。究竟该怎样帮扶郑炳耀,帮助他改变现状,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就此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探讨最佳方案,最终决定指派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李频作为党建结对帮扶责任人,定点帮扶。李频多次前往200多公里之外的小坞村,组织陆丰市扶贫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到郑家实地考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出救助方案。一是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其房屋进行鉴定;二是帮助郑炳耀寻找施工单位,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土地属性审核;三是动员郑炳耀向其亲属借款3万元作为危房改造的启动资金;四是驻村队长承诺作为其资金担保人,并先后垫资4万元建设资金作为工程进度款;五是帮助其做好工程施工监管,并协助其申请8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李频主导一系列帮扶措施下来,郑炳耀的新房得以落成。 全家9口人的林锦宽家,是小坞村的一般贫困户。林锦宽本人已经73岁高龄,年老体弱,而其儿媳妇不仅残疾,更是患有心脏疾病和重度贫血,需要长期治疗,6个孙子均尚未成年,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其子务农,家庭收入低,支出大。为帮助林锦宽家脱贫,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组指派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吉孝作为党建结对帮扶责任人,经实地考察研究,决定通过帮扶其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脱贫。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先后为其购置了1.6万元的无公害马铃薯种植物资,这些物资能够满足8亩马铃薯的种植,另外,还帮助申请以奖代补资金3.7万余元、危房改造资金6万元,助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障生活。同时,组织其子参加农技培训,提高农作物种植技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精准施策,确保了林家脱贫。 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子帮扶,其他党员干部积极响应。2019年扶贫救济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各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责任人捐赠活动,给对口帮扶的贫困户送温暖、献爱心,共收集到6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捐赠的书籍、书包、衣服、鞋子等一批,现金1600元。 该局党员干部同心助脱贫的精神,激发起驻村队长创新工作动力。为全面掌握贫困户家庭的真情实况,2019年,驻村工作队开展“吃百家饭”活动。每到一户,家里有小孩子的,自己掏钱购买一箱纯牛奶送上,家里没有小孩的,赠送一袋米或一瓶油,“每家每户吃一餐饭,虽然自己在金钱上亏了,但在就餐的过程中拉家常,通过菜品探家底”,驻村队长说,他是潮汕人,和村民文化相通,能够无障碍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起密切的沟通渠道,并能核查到贫困户家庭的最准确信息。” 真扶贫,扶真贫。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跨区域对口帮扶小坞村四年多来,局党组坚持深度调研、专题研究、制度保障、精准施策、创新工作、主攻堡垒的扶贫原则,全方位助力小坞村按时脱贫出列。共投入广东省扶贫开发专项资金450万元、深圳扶贫开发帮扶资金629万元,完善了小坞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帮扶力度,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帮助小坞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产业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建扶贫。小坞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0人,村党支部狠抓党建工作,促进党的基层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完善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强化班子头雁作用,实现农村党组织和工作服务全覆盖。突出党建促精准扶贫,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产业扶贫。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以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的原则做好产业扶贫,积极研究和寻找适合小坞村的产业,推动产业发展,进行产业帮扶。截止目前,共投入360万元入股陆丰市产业园、甲子自来水厂和内湖镇自来水厂等产业项目,每年可分红23.5万元。2019年,投资15万元用于种植60亩有机马铃薯示范基地,为村稳定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消费扶贫。通过与农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农业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小坞村生产的有机马铃薯,同时通过帮扶单位发动职工购买小坞村的扶贫产品,通过消费扶贫发展和壮大小坞村的主导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就业扶贫。2019年,小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68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已就业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定期跟踪,做好服务。并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积极推荐贫困户成员参加各类招工、招聘会,村委会积极开发保洁员等公益性就业岗位,与新农村建设中标单位签订优先安排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就业。 2020年1月17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小坞村实地调研帮扶项目的建设情况,并对61户贫困户开展慰问活动。 因为制度保障,扶贫措施到位,各项扶贫政策在小坞村得到充分落实。 义务教育保障。截止目前,2018-2019学年度,小坞村97名贫困户在校学生的教育生活补助已经全部发放到位,教育政策落实率100%。 最低生活保障。小坞村14户低保贫困户的34人,五保贫困户的7户7人,全部纳入新救济范围,享受政府补助,实现应保尽保,2019年无新增贫困户。 基本医疗保障。2019年,已落实小坞村61户贫困户家庭成员288人全部参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和新型养老保险政策。 住房安全保障。按照省扶贫办和陆丰市扶贫办要求,2016-2018年已落实26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2019年无新增住房改造建设任务。 饮水安全保障。小坞村的全部贫困户均实现安全供水,饮用水均取得合格水质检测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