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执政根基的巩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基层和谐稳定局面的实现,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最近召开的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对今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大力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创新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和“平安细胞工程”,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有关基层党建工作部署,聚焦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促提升,努力构建“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仍有少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突出,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基层基础保障力度还需加大,影响基层发展稳定的隐忧隐患依然不少,诸如这些问题和短板,制约着我市加快振兴发展的步伐。这次市委全会立足实际,加强对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的部署,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绘制了明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认真按照市委全会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以实际成效答好市委交给的这份“考卷”。 夯实基层组织,必须健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制度机制是工作落实的基础保障,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基层党建各方面,使党的领导得到有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理顺党的基层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完善基层党组织对重大事项的领导决策机制,发挥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要推行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三个方面功能“一肩挑”,社区要强化党组织领导社区建设、服务、治理的职能,国企要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机关要以强化党组领导为牵引落实对基层党建的领导。 夯实基层组织,必须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围绕把汕尾打造成为全省最平安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结合当前镇街机构改革,加大整合优化力度,着力强化基层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实行机关干部“返乡走亲”、镇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善用“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要充分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体”模式,深化实施“党建+”行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夯实基层组织,必须不断提高基层保障水平。实实在在的投入,是夯实基层组织的必要保障。要大力实施基层基础保障工程,持续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让基层有坚强的力量抓党建,有足够的经费保运转,有规范的阵地为群众服务。要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大村级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力度,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基层工作的主心骨。要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合理确定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和其他必要支出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调动工作积极性。要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加强基层阵地规范化建设,形成阵地面积达标、功能配套齐备、服务规范精准、管理制度健全、作用发挥充分的基本格局,成为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阵地,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展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窗口,服务城乡群众的重要平台。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党的执政根基就能坚如磐石,必将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