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36.4摄氏度,体温正常,可以进场!”从2月20日开始,兴汕高速公路海丰至红海湾开发区段一期工程项目现场就“热闹”起来了,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戴好口罩和安全帽、接受体温测量后,陆续进场作业,制作小型预制块、抓紧拌制水泥砂浆和铺设路面……随着返岗工人增多,该项目各参建单位成立的防疫防控小组也渐渐忙碌起来,复工节奏不断加快,安全生产秩序井然。 兴汕高速公路海丰至红海湾开发区段一期工程,是我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第一个复工建设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路面工程已完成91.2%,交通安全设施、机电工程、房建附属区工程、绿化工程等正在抓紧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南北快速交通网。目前,建设、监理、施工、检测等管理人员已基本到岗,施工班组工人正在陆续进场。 “市委、市政府和海丰县、陆丰市政府,市高速办一直以来对兴汕高速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近期针对我们项目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更是大力帮助解决。”广东潮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兴汕建设管理处副主任陈伟平说,市政协党组书记李耿坚作为兴汕项目复工联络专班挂驻领导,深入项目调研帮扶;市联络服务专班具体落实单位的负责人陈楚洲和指导员黄晓彬也一直坚持靠前指导、现场服务,第一时间传达有关复产复工的优惠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切实用好帮扶政策,并协调各县(市、区)贯彻落实,像“店小二”一样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让陈伟平十分感动。 据介绍,兴汕建设管理处在做好自身防疫措施的情况下,也督促各参建单位做好防疫工作,及时将我市出台帮助企业复工等优惠政策,特别是返岗补贴、报销等政策,传达给各参建单位,促使各单位推动员工加快返岗。开工前,项目建设单位储备了足够的防疫物资,其中管理处一次性口罩库存量约为8千只,各参建单位一次性口罩库存量约为1.2万只,各参建单位仍在多渠道开展采购工作。同时,还采取错峰上班、分餐进食、改善住宿条件等灵活方式,切实做好防疫保障。 “当前,已有250余人到岗,包含管理人员,其中约230人为外地人员。截止到2月23日,已到岗工人134人,到岗率为27%。近期每天也会有施工工人陆续返岗。”陈伟平说,虽然各单位均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防控物资,可以满足局部复工需要,但全面复工后的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消耗量大,施工高峰期工人约700人,每天约需消耗2100个口罩,每月需要消耗约6.3万个口罩,后续施工所用防疫物资来源尚无稳定的供应渠道,问题亟待解决。 为推进项目有序复工复产,市交通运输局切实做好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复工复产摸底工作,落实专人负责联络服务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实地督导。连日来,各联络服务专班负责人和专班指导员一直在项目单位和施工现场之间奔波。他们主动靠前服务,切实帮助项目单位解决用工等实际困难,根据调查摸底各项目单位在复工复产前防疫物资需求,第一时间分享购买渠道,并协调解决口罩紧缺问题,确保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复工复产工作分批、有序、安全地开展。 “在市联络服务专班和市交通运输局的大力协调下,2月22日,我市口罩生产企业向兴汕项目定向供给口罩3000个,帮助解决了复工后口罩的部分缺口。我们自己也会继续采购防疫物资,同时希望市里继续给予支持协助,帮助我们解决后续口罩供应的部分缺口。”陈伟平表示,项目原计划上半年前建成并具备通车条件,但受疫情影响,复工时间滞后约1个月,接下来将加快推动人员到位,加强施工组织,力争把时间抢回来。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天,兴(宁)汕(尾)高速公路五华至陆河段项目等重大交通工程也陆续启动复工复产。他说:“我们对交通建设工程项目有序复工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加强员工摸排、建好防控机构、保障防疫物资、落实安全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等,确保防控措施落实落细、项目如期完工。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加大复工推动力度,督促指导项目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抓好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加快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