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洪笳荣
去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黄大毅等43人被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许多人看来,档案局的工作属于“闲差”一类。59岁的海丰县档案局四级调研员黄大毅并不闲,创新档案管理方式、民生档案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开发档案信息助力文化建设、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等一连串的工作让他格外忙碌。 活化民生档案 用心服务群众 2001年12月任职海丰县档案馆馆长以来,黄大毅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从完善社会管理的层面考虑,主导县档案局开展民生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收集整理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干部职工介绍信存根、大中专毕业生报到证、招工审批名册、县知青办下乡知青花名册、下乡知青审批表、县路线教育工作队队员名册等各种人事档案材料,并逐步进行整理,实现目录数字化。共整理此类民生档案120000多件,涉及人员55000多人,随时为在职干部、职工、下岗职工、退休职工、下乡知青等相关人员解决困难和问题提供依据。该做法得到省档案局的肯定。 曾在海丰工作的76岁的许乙娥因为个人工作档案的关系,在汕头市迟迟领不到社保金。2010年6月2日,她来到海丰县档案馆查找档案。黄大毅安顿好老人之后,便一头钻入档案库,寻找许乙娥档案“下落”。在馆藏档案查找无果的情况下,黄大毅突然想起许乙娥曾在原海丰县皮革厂和草席厂工作过,便立即与海城镇及海丰县二轻公司联系,请求协助查找许乙娥档案材料。终于,在二轻公司找到了许乙娥的个人档案。老人得知消息后高兴异常,拉着黄大毅的手连声道谢。接着,许乙娥办理了相关手续,最终,许乙娥老人解决了困扰其多年的社保问题。 “正解”戏曲纲本 抢救文化遗产 馆藏文献的抢救与开发利用工作一直压在黄大毅的心头。2014年期间,省档案局启动档案科研项目,黄大毅受到启发,着手主导开展馆藏的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研究工作。 2015年以来,他先后开展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西游记、隋唐传部分的研究工作,对“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中一些因海陆丰方言、谐音、俗语或习惯口语等造成的疑难字、错别字进行注解,先后编研出版了“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研究系列书,对于宣传海陆丰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档案部门应有的作用。2016年12月,经广东省档案局组织的初选、二选及专家组评审等多个环节认定,馆藏的“海陆丰正字戏传承手抄提纲本”入选首批广东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2016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摄制《誓言》,前往海丰县档案馆采访、拍摄,黄大毅接受采访,并为拍摄组介绍馆藏相片——彭湃与革命伴侣许冰1928年在广东普宁大南山的合影。 2017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图书馆副馆长王敏率调研小组前往海丰县档案馆,开展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的调研,黄大毅向调研组介绍1957年11月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三十周年活动情况,并为调研小组提供《纪念海陆丰苏维埃三十周年专刊(1927-1957)》电子版及有关信息。 海丰县档案馆责无旁贷担起海丰红色记忆库的职责。这是黄大毅的心愿,也是他之所以繁忙的原因之一。 为“海丰红色记忆库”更充实,黄大毅以馆之名义,在全国启动海陆丰红色史料征集活动。仅2018年,便征集到古大存儿子古延贤收藏拍摄于1957年11月海丰照片电子档65张,包括红宫、红场照片,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照片;海丰作家石帆作品《彭湃的传说》《夜走金鸡岭》《夫妻山下》《虎头鲨落网记》《杨望的故事》原著和电子档;吕自谋作品《自传体回忆录》等等。2017年1至8月,海丰县档案馆馆藏的“海丰县农民协会”徽章在广州参加了“南粤珍藏——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 黄大毅还与同事一起,对馆藏红色档案资料加以重新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录入存档,有效激活红色资源的利用效能。 “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黄大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