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7月1日起,上海正式步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实行“最严垃圾分类”。推行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大势所趋。那么在汕尾,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有多少呢?为此,我们的记者走上街头,给市民做了个“小测试”。 (点击↓↓↓查看新闻详情) 市民: (记者:你觉得塑料袋是什么垃圾?)塑料袋是可回收垃圾(记者:易拉罐呢?)可回收垃圾。 市民: 电池应该是化学类物质,是有害垃圾。(记者:灯泡呢?)灯泡也应该是属于有害垃圾。(记者:那你认为衣服呢?)应该属于干垃圾,剩饭剩菜应该属于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吧。 市民: (记者:你觉得纸巾属于什么垃圾?)应该不会是有害垃圾,湿垃圾吧。路边的垃圾桶有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像那种喝的瓶子就是可回收,那些纸巾都是不可回收的。 期间,记者还走访了汕尾大道等多个地方,发现道路旁垃圾桶中的垃圾也并没有按桶上标识的“可回收”、“其他垃圾”等进行分类。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垃圾占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但是在汕尾,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相对还很淡薄。 市民: 纸巾我就没有分类,没有去想,如果大的那种可回收的我就分类,人家拣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麻烦在垃圾堆里面翻,例如纸盒。 市民: 基本上现在是习惯的问题,例如我们家,把你说的厨余垃圾,能吃的不要浪费,就另外装袋,给人要的就拣去,其他基本上都没分,人家都没分,没有人做,没有宣传人家也不知道。 根据《关于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像上海这样的垃圾分类管理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在我市执行。垃圾分类是一项意义深远、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要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城区环卫局局长 王金鸿: 下来肯定要(分类),因为习总书记也强调要每个地方要执行垃圾分类,我们要充分鼓励、充分调动市民的参与度,必须由市民群众先来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