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一通古碑证繁华

2023-1-13 14:41|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853|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吴志跃

陆丰市城东街道军寮村委会鲤鱼潭村和陆城接壤,就在金碣路的东侧。村前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天后宫,规模宏伟。宫墙上镶有一通清嘉庆二十年十月东西中三社仝立的约碑,其主要内容是规范码头贸易及货物运输。古碑字数不多,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但它所载的内容印证了东海这座千年商贸古镇曾经的繁华:当年的鲤鱼潭天后宫前即为大船云集商贸繁荣码头!

现在的鲤鱼潭天后宫距离东海溪至少一公里以上,中间密布大楼。而历史上螺河却是流经鲤鱼潭村前,现在天后宫前的水池正是当年古河道的一段。历史上,螺河上游的河田、螺溪等地的山货、农产品,如柴草、木炭、瓷器、水果通过船运来到老县府门前的沙滩摆卖,结成墟集。而海路来的,无论远洋的船货包括从苏州、杭州运来的大米,还是近路的汕尾、甲子运来的鱼获则大多停靠在鲤鱼潭村码头。尽管鲤鱼潭距东海还有一段距离,靠岸的货物要靠肩挑、车载才能送到东海行口的铺头、仓库,但这是无奈的选择,因为有一道金钗桥拦着,大船入不了东海溪。金钗桥始建于元朝,沟通东海溪两岸,桥东西两侧地面低,现在的桥身还是很矮,桥孔很低,几乎贴近水面。这样一来,鲤鱼潭码头成了天选的口岸,曾经热闹非凡。


从古碑内容可解读到,商贸繁荣也引发了管理杂乱、出现倚强欺弱,欺负外地货主等问题。这是绝大多数东海人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就有了嘉庆年间的这通碑约。东海有四十八社,其划分都是以地理位置而言的小社。如杉寮社、保昌社、上围社等等,古碑落款是东、西、中三社,这是大社的分法,涵盖了整个新墟。

碑约第一条是秤,在交易中使用的秤要准;第二条是庙前周围的环境卫生;第三条是宫庙偏厝不能放货物。这一条是因当时商贸繁荣,货主都想就近将货物堆放宫旁,经常引起争端,于是干脆约定,谁都不要在宫庙偏厝放货;第四条规定货担一担六斗。码头的货都要靠挑夫挑到东海的行口仓库或铺头,可见挑夫的业务甚多。为防有些货主随意加量,也防挑工减量,就约定一担的货量六斗。对双方都是一个约束,方便执行。当时货担的线路是过前墟、走芒婆巷、经洪家围、三角池,进饼街,入大街到货主铺头、仓库。整个路程约三公里。此规免去口舌纷争,对码头的运输业务顺利开展十分关键,尤其是能让外地货主放心。

碑约开头一段是关于三社挑工到码头服务的约定。以农历的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将每一日划分清楚,逢十随组别。即初十第一组;廿第二组;卅第三组。然后抓阄,好歹随天意。这样就避免了不同社头的挑夫在码头抢生意的现象发生。

东海这座千年古镇之所以保持了商贸繁荣,水陆交通便利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官民、商户、社头名绅共同营造公平买卖的环境,维护诚信友善的商业精神,这种精神以前需要,现在同样需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