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品读历史;圆中国梦】工业调整的展开和“工业七十条”的制定

2023-1-13 14:40|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1855|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也为工业调整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工业的调整起初成效并不大。尽管1960年9月已经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但工业方面放缓速度、降低指标尚没有真正落实。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1961年计划数字,钢为1900万吨,与1960年实际产量大体持平,略高一点;粮为4100亿斤,比当时估计的1960年产量3700亿斤增加10.8%。由于对农业实际产量的估计和可能增产的期望过高,所以下不了降低工业指标的决心。这就不能不使工业方面的困难局面更加严重。1961年计划执行的结果,第一季度过高的工业指标和增长速度难以为继,生产严重滑坡,25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除食糖外分别比上年第四季度下降30%至40%。3月底4月初,国家计委根据工业生产的形势,对当年基本建设计划再次作出调整,预算内投资由167亿元减至129亿元,施工的项目比上年减少39个,钢产量指标由1900万吨减至1845万吨。五六月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同意李富春再降钢产量指标的建议,决定将当年钢产量指标再降至1100万吨。前一阶段的调整虽然也在一步一步地降低指标,但总的说来只是小幅调整,还没有将指标降到实际可能的“底线”。

在周恩来的督促下,经济和计划部门经过努力,重新查清了几年来粮食实际产量的底数。农业情况见了底,工业问题困难的症结也就暴露出来,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1961年计划不可能继续维持。七八月间全国计划会议讨论当年计划执行情况和1962年计划控制数字,估计当年钢、煤、粮食产量都不可能完成调整后的计划,其中钢只能完成45%,煤只能完成62%,粮食只能完成66%,预算内基建投资只能完成60%。这个估计基本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个估计,国家计委提出的1962年计划控制数字比原来设想的指标降低许多,中央书记处听取了国家计委的报告,邓小平指出,要切实贯彻八字方针,调整什么,巩固什么,充实什么,提高什么,各部、各地区、各行业都要搞清楚,具体安排,不要再拉长战线了。李富春提出工业要退下来,而且要退够,只有退下来,才能主动。党中央决心采取措施,把八字方针落到实处,迅速扭转被动局面。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党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主要讨论工业问题。周恩来强调:指标要坚决退够,留有余地,今年应下决心退下来整顿。邓小平提出,调整的总方针是保农业,保轻工业市场,兼顾国防,应据此缩短战线。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指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虽然已经提出了一年多,但是由于情况不明,认识不足,经验不够,一直没有按照实际情况降低指标,也不是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抓住中心环节,带动其他,以致调整工作不能有效进行。《指示》强调:我们已经丧失了一年多的时机。现在再不能犹豫了,必须当机立断,该退的就坚决退下来。如果不下这个决心,仍然坚持那些不切实际的指标,既不能上,又不愿下,我们的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就会陷入更被动、更严重的局面。根据这个指示精神,国家计委对八届九中全会所定的1961、1962年计划指标作了较大的调整。

对1961年的计划指标,钢降至850万吨,煤降至2.74亿吨,原木降至2167-2219万立方米,棉纱降至250万件,粮食降至2700亿斤;对1962年计划指标,钢、煤和基建投资分别调整为750万吨、2.5亿吨和42.3亿元。

工业调整的另一方面,是整顿企业秩序。“大跃进”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问题:管理工作混乱,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度废弛,设备损坏,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下降,工资奖金的分配存在平均主义。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整顿工业企业,要治乱。在他主持下,由李富春、薄一波负责,派出11个工作组到部分厂矿企业进行调查。7月,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修改,形成《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9月16日,“工业七十条”经庐山中央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并发布试行。

“工业七十条”系统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工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国营企业管理的一些指导原则,并作出许多具体规定。这个条例确定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条例规定: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委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企业中各项重大问题;在党委领导下建立以厂长为首的统一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车间、工段不实行党总支、党支部领导下的车间主任、工段长负责制,党总支、党支部对本单位生产行政工作起保证和监督作用。条例还规定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各级、各方面和各个环节的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果。这个条例不仅恢复了被“大跃进”运动否定和打乱的工业企业规章制度和正常秩序,而且建立了一些“大跃进”以前未曾建立的制度(例如厂长领导下的总会计师负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使我国工业企业的管理在调整中向规范和健全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工业七十条”下发后,受到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拥护。他们反映,原先感到企业问题很多,脑子很乱,千头万绪,“七十条”理出头绪来了。不少企业开始出现一些新气象。1962年第一季度,国家经委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检查“工业七十条”的贯彻执行情况,第一批试点的中央和地方工业企业近3000个,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企业内部关系,改善了管理工作,生产逐步好转。这个条例的实行,对于工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连载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