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芬 从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总是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与家庭的环境、家长日常的言行举止关系不大。特别是农村家长,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对家庭教育一直保持较高的重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政策陆续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自2022年1月起开始实施已有半年多。作为农村家长又该如何通过该法在家中实现教育,做到与学校共同合作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第十六条第二点中提到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而第十七条提到家长应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等。根据这些条款和方法,作为农村家长该如何做呢? 一、 建立家庭规则 要使制定的规则顺利得到家庭成员的肯定和执行,那么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要有明确的是非对错辨别观、对孩子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要公正、公平对待每个孩子等。 2、家长在制定前,可以通过微信、互联网去寻找或借鉴古代、现代比较出名的家训。比如了解和学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优良家风家训。 3、制定好家规家训。家长结合自身家庭的传统、习惯和特点,通过家中成员认真讨论,定好符合家庭实际情况又能促进每个人积极向上的发展的家规家训。比如制定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读课文、几点上学、每周或每个月需要阅读基本课外书、 没特殊情况上学不准请假、下午放学后马上写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学习和生活上的家规。还可以制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家规,如不可以在马路上嬉戏,不吃陌生人的东西等,在家规的最后也可以设立惩罚和表扬方式。 二、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在家规的实施过程中,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规则教育的作用和榜样的力量。只有自己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建立规则意识。同时,要善于抓住每天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自然地、渗透式地向孩子传递家庭规则,帮助孩子建立有关社会生活的规则意识,养成社会的规则行为。 例如现在学生玩手机的现象特别普遍和严重,为杜绝或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机会,家长在制定家庭规则时必须明确、清楚地说到什么时候可以玩和玩多久,并设有惩罚和奖励。当然,作为家长也要时刻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切记不可在孩子面前玩得不亦乐乎。 当然优良的家规家训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例如在教授三年级语文,每次需要布置学生去背诵某篇课文时,总会有5-6位同学告诉我已经背了。我不禁感到惊讶,询问下得知是妈妈要求提前完成的,而且家里的几姐弟都必须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你看,没有家长的时刻监督、严格要求,哪来孩子的优秀表现?这就是家庭教育中学习方面的家规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但是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家中常会出现长辈溺爱孙子或孙女的现象。特别是农村,多数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为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把孩子培养成健康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人。家长需取得家中长辈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商讨制定、共同遵守,统一战线。比如说当孩子违反了哪条家规,家长根据家规中所设定的惩罚进行实施时,作为长辈不可唱反调。要学会协助和配合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实施教育。 三、完善家规家训 家长在家规家训的实施过程中要读懂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一旦出现与孩子意愿不符合的时候,必须进行修改。农村家庭一般孩子多,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家长要在其6岁前进行有意而为的性格培养。所以家庭规则的完善能让8-12周岁的孩子形成一定的、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而幼儿期的孩子会在哥哥或姐姐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做得更好。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应紧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从家庭实际出发,制定优良的家规家训,明确家庭教育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作用。而每位家庭成员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依照家规家训的要求,认真执行,必能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海丰县联安镇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