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村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陆丰市城东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纪实

2022-8-2 11:39|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718|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走进陆丰市城东镇双寨村,主题党日活动氛围浓厚,一声声美妙动听的歌声在村庄上空回响。该村“玉兰轩”文娱队曲班的演员正在演唱《“七一”颂党恩》白字歌曲……

近年来,在城东镇党委的统筹引领下,各村聚焦“建强堡垒、培育干部、富民强村、文明建设、协同共治”,着力推进“四建一治理”党建示范创建工作,让群众脑袋“富”起来、“口袋”鼓起来,擘画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乡村美丽画卷。

示范创建激发党建活力

“以前的党课只讲理论,水平跟不上,听不懂,一到讲党课大家就觉得枯燥,如今‘微课堂’这种方式很新颖,我们感觉更贴近实际了。”双寨村支委委员陈志成介绍道。城东镇的变化源于基层党建先行示范点创建和“微课堂”的试点推广。

针对部分村“两委”干部文化功底较薄弱、思想认识不够深入以及农村事务日渐繁杂、干学难以合理协调的现实情况,城东镇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微课+夜校”模式,聚焦党的理论方针,提升群众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同时,通过召集农民群众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开班,各村“两委”干部由“学员”变“教员”,成功打造新型基层学堂,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进学堂“富脑袋”。

在基层党建先行示范点创建下,党建引领,厚植为民情怀,逐渐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力量。“村口这块土地一直撂荒没用。我们集思广益,决定将这两亩地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让幸福食堂的老人们有菜吃,还能美化环境,一举两得。”双寨村党组织书记陈泽业说。

城东镇在各村大力推行“党建+美丽菜园”模式,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开展“党建菜园”创建工作,由党员干部带头复垦抛荒地、废弃地,打造“党建菜园”,种植时令蔬菜,成熟后无偿供应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众和幸福食堂,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党员在双寨村开展“微党课”。

土地流转释放发展红利

碎片化、分散化的土地,农户耕作意愿不强,这些效益不高的土地怎么处理?村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处理怎么办?

城东镇充分发扬“狮子型”干部队伍的作风,坚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的“五皮精神”,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地向不理解的村民讲道理、摆政策、算明账,积极争取村民支持,为村民富口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推出“股票田”举措,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将闲置地收归集体统一发包流转,以“一亩十股”的换算比例,分成集体股和个人股。如高美村成立城东镇首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村民变股民”。

“村委带头,带领党员群众实施土地流转,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大家都说只要跟党走,日子就越过越有盼头。”高美村退休老教师陈少钊说。磨海村则与84名农户签订了“土地折股暨委托经营协议书”,将72亩农户承包地折为720股,其中集体占股10%,股份收益用于发展集体事业及提供公共服务,农户占股90%,股份收益归农户自行支配。目前,在推行“股票地”“股票宅”的模式下,促成10个乡村产业振兴项目落地,预计总投资额超15亿元,带动近万名村民就业。

昔日撂荒地如今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村民将闲置土地进行流转,收获了“腰包鼓胀”的幸福。

党员在双寨村“党建菜园”采摘蔬菜。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清新醒目的文明标语、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孝老爱亲的淳朴家风……走在城东镇乡村各地,处处涌动着文明之风。

城东镇把建设美丽乡村、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富脑袋”的重要举措,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让党员干部率先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动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推动形成党风带民风,民风促党风的良好氛围,使文明乡风进入千家万户。

在炎围村,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并写入村规民约,凡结婚、做丁、贺寿、乔迁新居以及丧事奠礼等随礼最高不超过200元,为全镇树立起“婚丧嫁娶新风尚”标杆典型;在磨海村,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 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学习,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我们积极落实‘门前三包’,主动参与乡村清洁行动,让环境更干净、村容村貌更靓丽。”炎围村村民庄生说。

如今,城东镇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完美“蝶变”,文明乡风成为“富脑袋”的“闪光点”。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建文明高地,文明之风已深入城东广大群众的心田。

汕尾日报记者 李济超

  实习记者 曾佳鸿

通讯员 林伟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