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 (记者 钟佳韦 通讯员 谢高丰)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持续优化人社服务,民生补短大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促进居民增收方面,我市一方面稳定岗位扩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9场次,发布岗位信息6254个;发布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公告22场次,招聘人员4193人。城镇新增就业2831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28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7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9%以内。全市“万亩千亿”产业平台1至6月份新动工项目16个,新投产项目11个,产业带动就业成效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我市鼓励居民创业创新,提高经营性收入。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1049户,信保基金累计发生业务618笔8.36亿元,融资专项资金累计发生业务52笔1.68亿元,助力稳定市场主体。同时激活居民资产,提高财产性收入。推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使用“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授托代管融资52笔共827.83万元,为盘活集体资产创造条件。 在推动就业提质方面,我市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各类企业减负约1420万元。延缓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调整时间,每年为企业减轻负担约8736万元。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为6138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229.96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427万元,惠及8157人次;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300多万元,惠及8000人次。织牢充分就业“经纬线”,全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统筹开发“三支一扶”基层项目等就业岗位6000个;“一对一”结对帮扶失业登记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247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和重点群体托底就业871人。高质量推进“三项工程”,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052人次,“广东技工”新获证技能人才达4022人,“南粤家政”培训2534人次。拓展就业创业“新空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笔共188万元。建成5家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平台引领带动创业作用。 在强化兜底保障方面,我市致力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至924元/人·月和648元/人·月;城乡平均补差水平分别提至710元/人·月和476元/人·月;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分别提至1479元/人·月和1095元/人·月。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至1883元/人·月;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至1313元/人·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至188元/人·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至252元/人·月。落实医保救助对象20.65万人,医疗救助基金支出14344.33万元,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发生。我市还努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成2022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征收工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7月1日起我市实施《汕尾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汕尾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将城乡居民普通门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00元提高到200元,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支付比例从50%提高到60%,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支付比例从30%提高50%。 此外,我市稳步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开展退役军人网络招聘季活动,提供岗位1631个;做好帮扶救助和走访慰问工作,发放抚恤补助金约2962万元,成功申请应急救助资金17例578960.06元,走访慰问退役军人10107人次,投入资金548.5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