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红色记忆】峥嵘岁月写风采——追忆革命前辈郑万生的红色故事

2022-7-30 16:35|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546|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图为石印村古驿道遗址,当年为陆丰通往揭西必经之路。

1949年4月1日,陆丰县人民政府于河田正式宣告成立,郑达忠任县长,叶左恕任副县长。1949年8月16日,陆丰县城解放。10月底,陆丰第二任县长郑万生率领政府工作人员入城办公。

郑万生,曾名郑瞻,1917年8月出生于陆丰县河口乡石印村(今属陆河县河口镇河新村),1941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1月任石印交通站站长,后为陆丰县委政治交通员,1948年3月调到部队工作,历任海陆丰人民自卫队东北大队政委、粤赣湘边纵队东一支六团政治处主任。解放后任陆丰县长、广东省建工局基建处副处长等职。1983年离休,1995年因病逝世。

近日,记者来到石印村,听村民们讲述这位老县长的红色往事。

机智的交通站长

1942年,地下党陆丰县委书记刘志远决定在海陆丰设置地下交通线,由于石印村地处陆丰、揭西必经之地,地理位置扼要,于是指定河口地下交通站(代号天津,后改广州)设在郑万生的家中。当时,郑万生家的房子比较大,约有400平方米,为上三下四走廊结构。

郑万生在负责县委政治交通员工作期间,不止一次遇到这种惊险场面,但是由于他能决断,机警、勇敢地处理危急问题,所以从未发生失误或事故。

据郑剑回忆:1945年,郑万生以做柴行生意为公开身份,掩护地下党及部队的交通联络工作。经常三更半夜要接送交通情报、党的机密文件,护送党的干部和过往人员。1945年夏,身为独一营及六团一连政治指导员的郑剑与郑万生曾有多次接触。有一次,郑剑带领交通员郑丝标来到石印交通站,任务是取走放在石印交通站的县委书记刘志远及莫延的文件、行李,带回陆丰县城鲤鱼潭陈伯强家里(东南区委所在地)。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郑万生对郑剑说:“石印到后坎这段路,由我带头先行,碰到敌人检查,由我应付”。翌晨,郑万生扮成商人走在前面,郑剑和郑丝标扮成他的伙计,跟在后面,文件、行李用黑布衣服包裹后分别由三个人携带。当时,大安圩仍驻着日寇。当三人走至大安圩东北部喾头村时,突遇几个逃窜到这里的伪军,一见三位行商,立马喝住三人,准备上前搜查。危急之际,郑万生用响亮的客家话对伪军说:“我是河口盐栈的老板,带两个伙计去海边买盐,你们要搜查什么?”几个伪军听郑万生说话的语气毫不畏怯,又看看三个人的打扮,认为是有来头的,只得放行。三人不慌不忙地沿着小路、山路继续前进,下午2时多,三人顺利抵达后坎交通站。

优秀的指战员

1948年3月,因工作需要,郑万生奉调到部队,初任海陆丰人民自卫队东北大队政委,后任粤赣湘边纵队东一支六团政治处主任。

东北大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陆丰人民自卫队 (队长蓝训材,副队长庄岐洲,政委刘志远)辖下的一支部队,作战地区主要是陆丰县。大队长开始是彭克明,后是叶左恕,政委郑万生。1947年11月建立时,才有36人枪,到1949年2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六团时,主力连队和武工队在战斗中成长发展到600多人枪。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东北大队在党的正确领导和陆丰人民的支援下,这支英勇的陆丰人民子弟兵,同当时盘踞在陆丰城乡的三千多敌人,进行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游击区)的一次次进攻和扫荡,解放了螺河两岸的广大土地,在全县建立了五大解放区和激石溪、芹菜洋根据地,建立了县人民自卫委员会(县级政权,主任郑达忠,副主任郑万生、叶左恕、彭克明)及十多个乡人民政府,辖人口十多万。在人口和土地都占当时全县的三分之一以上。为陆丰县的完全解放,为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根据地连成一片,为边纵和东一支领导机关进驻河田,指挥边区斗争,打下坚实基础。

在部队期间,郑万生镇定、沉着、勇敢,多次带领队伍参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如1948年8月6日上午,国民党反动派陆丰县政警第四中队从河田(今陆河县城)回陆丰县城经过板仔岗时,与我东北大队第四中队派在板仔岗收税的同志遭遇。我军发现敌人之后,一面占领有利地形进行阻击,一面向驻在窑肚村的队伍发出讯号。这时,驻在窑肚村的郑万生闻讯,立即与中队长叶左庭、指导员谢谷带领部队前往救援。郑万生察看了敌人的动向之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占领高地,另一路翻过山坳,向敌人发起冲锋。敌人听见我军的嗒嗒冲锋号,吓得魂飞胆丧,阵脚大乱。当时,刚好我军另有收税队伍经过,见状也加入战斗。这样,我军三面夹击,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这一仗,俘虏了敌中队指导员赖英等9人。

朴实的领导干部

1950年元旦后,陆丰县政府召开了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县长郑万生穿着一套褪色的旧中山服、一双旧布鞋上台,向大会做了精辟的施政报告,动员全县人民完成新任务。当时,代表和群众们看到县长的朴素打扮,不禁议论纷纷,有的说“共产党的官真俭朴”,有的说“真是一位老实县长”。

郑万生生活俭朴是出了名的。解放初,我军缴获了敌人几匹战马后,六团团部拟分配一匹较好的马给他,他却婉言谢绝说:“现使用的马还可以,不必调换了。”1950年3月初,郑万生、郑达忠、郑剑等三人,代表陆丰党政军前往惠州参加中共东江地委第一次党代会,因交通不便,只能雇用单车载到惠州。当时郑万生虽然有病在身,但不搞特殊,同样坐在车尾,途经百多华里,咬牙坚持了下来。

解放后,欢聚、会餐、照相等活动颇多,郑万生作为一位有50多年党龄、历任重要职务的老干部,从不争坐正位或前排。他这种不居功骄傲、不摆老资格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由衷的钦佩。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