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联村,2018年“8·30”特大暴雨自然灾害遭受严重破坏……就是这个受过灾厄的小山村,经过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从高空鸟瞰共联村一角。 汕尾日报记者 施辰亮 摄 初夏,陆河县河田镇内洞、圳口、共联三个村300多亩荷花连片盛放,其中共联村110多亩荷塘,荷花映日,山水一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今年这个夏天,陆河县河田镇举办第六届荷花文化节,主会场选择在共联村。荷花文化节开幕式当天,该村荷花观赏基地吸引游客达5000多人次,销售新鲜水果莲子1000多斤、莲蓬2000多顶,水果莲子、莲子羹销售及农家乐经营等旅游经济收入达10万多元。 4年后的今天,共联村实现了从“灾区”到“景区”的华丽蜕变。 荷花盛开迎客来 走进共联村,柏油路平坦宽阔,环境干净整洁,分类垃圾箱分布在路两旁,河堤护栏、凉亭、步道、健身器材等随处可见,特别是一幢幢漂亮的新居,白墙黛瓦,门前菜地,满池碧绿,荷叶蓬蓬,伴着潺潺流水,置身其中,宛如处在世外桃源。 绿荷相倚满池塘。 “瞧!今年荷花开得好开得美,老早就来很多游客观看了。”村民老黎站在下圳坝村口指着眼前的荷花笑呵呵地说。从6月中旬开始,共联村的百亩荷花已竞相开放,每天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留念,与荷共影,为荷而乐,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河田镇第六届荷花文化节当天,在共联村百亩荷花基地,游荷花园,闻荷花香,拍荷花照,成了游人们的首选。现场叶女士告诉记者,今天约了几位好友,一大早就来到共联村看荷花,感觉这里的荷花太美了,她们换上随身带来的旗袍在花海里拍照,记者举起相机,“咔嚓”按下快门。 一阵山风吹来,碧绿的荷叶微微颤动荡起层层涟漪,亭亭玉立,如翘首伊人;风姿绰约,似温婉可人。在那边第六届荷花文化节现场,书画家们以荷花为主题挥毫创作,为游客赏荷增添了浓浓的“荷文”氛围。 据介绍,近年来,共联村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党建引领促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绿色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路子,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产业,连片种植太空莲为乡村体验游项目,比如春季种植荷兰豆,帮助解决近100名村民就业问题;夏秋季种植荷花,吸引游客观赏拍照,产出的莲蓬、莲子可销售,发展农产品+旅游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作为产业项目的优良品种,今年该村种植110亩太空莲,预计莲蓬、莲子产量约五六万斤,产值约五六十万元。 随着气温走高,眼下共联村荷花盛开,正值观赏期间,众多游人纷至沓来打卡。7月17日晌午,骄阳似火,酷暑难当,多家媒体记者还在现场拍摄,一些游客还不舍离开…… 站在下圳坝村的高处,记者眺望百亩荷花园,绿色层层,粉红点点,夏阳荷花与青山遥望,勾勒出山村田园风光美妙画卷。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 河堤护栏成风景 鹰嘴峰下,美丽的富梅河水自西向东经共联村汇入螺河,经过整治,河道变宽了,河水恢复了清澈。去年,共联村新的防洪堤坝建成后,设置约1公里防护栏,河堤不仅得到安全加固,而且护栏成为共联村一道靓丽风景线。 说起眼前村口的富梅河,村民老黎抬高了嗓门子,他说,过去河床浅,堤坝不高,暴雨来了,河里涨水,溢出河堤,冲毁庄稼、房屋,这几年来,特别是“8·30”灾害后,在上级领导及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加快兴修水利基础建设,全面修复灾毁基础设施,实施中小河流(富梅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共联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排涝工程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老黎说:“近期落了几场大雨,河水涨了,没有浸入(房子),要是之前,那房子早就入水了。”他希望荷花文化节越办越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沿着蜿蜒的柏油公路而上,记者走进石下、山下等几个自然村,这是2018年“8·30”受灾点最严重的地方,当年被泥石流冲毁的水泥路,如今已被柏油路取代,不时有小汽车和摩托车经过,倒塌的平房已重建成了楼房,一些旧屋已粉刷一新也变成了新名词——民宿,沿线村里的房屋屋顶统一盖上了树脂瓦,白墙橙瓦,典型的新时代客家民居风格,给绿水青山又增加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们是山区,以前大家住的都是土房子,最担忧受怕是自然灾害,现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生活得也很幸福,很有安全感了。”山下村民老陈如是说。或许是经受过风雨的洗礼,村民们对防御山洪灾害意识更加增强。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该县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县镇村构建了三级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在共联村8.9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下圳坝、下楼、石下、田心、田坑、山下、明星、下垅、竹陂、洋石10个自然村随地可见“山洪灾害避险转移路线”“注意安全,请勿靠近”等地质灾害警示牌,强化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已成该村的常态化。 干净整洁村貌靓 青山绿水,山水共联,整个村子宁静而整洁。共联村作为河田镇打造田园综合体“河西走廊”片区之一,正在经历着华丽转身。 为融合县域经济发展,河田镇共联村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3+1+7”工作举措,打好“七张牌”,践行“123”“336”工作法,以“农业兴村、旅游活村”为目标,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美丽乡村有效衔接。据了解,目前共联各自然村在完成村道路面硬化的基础上,实施2公里村道沥青化升级改造,同时,整村实施雨污分流项目建设,累计铺设雨污分流管道达13.287千米,完成1个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三清三拆三整治”,村民是主体,对一个小山村而言,要搞环境卫生,如何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完成,几年来该村清理乱堆乱放建筑垃圾累计达60多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00多吨,清理池塘沟渠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590多吨,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30多间,村容村貌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目标。 近年来,该镇加强领导,共联村全面统筹,全力抓好农村风貌工程,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使小山村在幽静的环境中展露出新“颜值”。“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村庄规划高标准编制,农房建设、农房管控纳入村规民约,并整合涉农资金350余万实施农房风貌提升工程,累计完成33872平方米外立面粉刷和8878.4平方米树脂瓦建设,形成特有的农房风貌成效。”面对同行的提问,汕尾日报社派驻共联村第一书记柯俊德憨憨一笑,打开话匣子。 美化绿化亮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共联村以良好生态为支撑,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据统计,近年来,全村累计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25处共2233.8平方米,完成房前屋后、村道巷道、空地闲地绿化美化103处,完成村内“四小园”建设137个,村内主干道已全面实现亮化。“村道升级改造,路灯配套设施完善,美化绿化亮化取得显著成效,共联城镇化气息越来越浓。”柯俊德说。 汕尾日报社调研组一行到共联村调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 共联村是汕尾日报社帮扶挂驻村。自2021年8月驻村以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帮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使该村党建工作上新台阶。目前,该村村干部作风优良,党群关系密切,呈现出干群齐参与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汕尾日报记者 洪广凭 实习记者 罗瑞琪 通讯员 朱仕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