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泽艳 作为班级的领头羊,小学班主任身上肩负着神圣的使命,那就是育人。为了完成这一使命,班主任必须要付诸心血和汗水,对德育教学保持十分重视的态度,并付诸有效的德育教学行动。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了解,换位思考,最终寻找到适合学生且学生喜欢的德育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使得德育教学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 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影响,爱屋及乌、恨屋及乌都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因而为了顺利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小学班主任首先应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促使学生爱屋及乌。那班主任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需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频率,询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被爱所包围,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尊重和信任。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就需要以身作则。此时可塑性和模仿性较强的学生就会主动去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例如:小学班主任要每天都关注学生的表现,并且增加与学生的沟通频率。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要注重各种细节之处,如要用温和的语气来与学生交流,并且用肢体语言传递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除此之外,对于学生说出的想法、提出的建议,班主任不能急于否定,而是要认真思考,判断其中存在的价值。如果合理,班主任就需要采纳,并对学生予以表扬,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这样的话,学生会发自内心地配合班主任的各种工作。当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说出某些话、做出某些行为,旨在进行德育时,学生就会将班主任当做榜样,模仿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二、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所具备的德育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因而当学生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小学班主任就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予以关注,当发现学生身上有着不好的行为时,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物等各种教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在该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在探索时,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着清晰的认知。 例如:当班主任发现某些学生在值日时,态度并不认真,他们急于回家,所打扫的教室并不是很干净。为此班主任需要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班主任不能一直苦口婆心地劝说学生,这样并不能给学生的内心带来震动。班主任需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涉及到劳动和责任的动画片。此时不需要班主任督促,学生会主动观看,并且分析动画片中角色的言行举止,从而意识到劳动和责任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自己对待值日的态度是错误的。接下来班主任号召学生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学生就会在日常中认真对待值日,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三、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 在德育教学中,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惰性,改正一个不良行为、形成一种优秀道德品质,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学生可能并不愿意去付诸实际行动。因而,小学班主任需要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并让其具有趣味性,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此时班主任就可以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例如:当小学班主任向学生渗透了尊敬长辈的德育教育之后,就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当志愿者。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或者给老人讲故事,或者给老人唱歌,或者为老人打饭,或者为老人洗脚等。由此及彼,学生既然都能为陌生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对待他们的长辈,学生也应该付出一份爱心。此时班主任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询问学生在家里是否做出了尊敬长辈的举动。当学生回到家里之后,做出了尊重长辈的举动,长辈也不能吝啬于表扬和奖励,旨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将尊敬长辈的意识牢牢地刻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并自觉地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要对德育层面有所关注,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领。这样,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品质就能相匹配,在未来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建设美丽祖国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作者单位: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