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可以干一些不平凡的事,海丰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吕珠满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工作之余,热衷文学创作,尤其在深入挖掘红色故事上,十年如一日,成为一名传承红色基因的追梦人。他则戏称自己为“红色讲古人”。 笔耕中的吕珠满。 高产者与获奖大户 2019年11月,市委宣传部公布《海陆丰红色故事》第二辑征文获奖名单,吕珠满撰写的《战地作家丘东平》等14篇红色故事入选该书,其中2篇获二等奖,3篇获三等奖,9篇获优秀奖。早在2018年期间,吕珠满在《海陆丰红色故事》第一辑征文中,已有6篇作品入选。如此多的创作,令人瞩目。 2020年3月,《海陆丰红色故事》第三辑征文公布,吕珠满的《赤心为党蓝训材》等10篇文章入选,其中一、二等奖各1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3篇。 2021年春节期间,当大家都沉浸在合家团圆的喜庆氛围中,吕珠满却开始笔耕不辍,为第四辑《海陆丰红色故事》投稿27篇。2022年初春,吕珠满加入了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 看着他频出佳作频夺奖项,记者禁不住发问:“你在海陆丰红色故事征文中,作品入选几十篇,有什么经验?”他半开玩笑地说:“经验倒谈不上,只是我觉得在挖掘史料与文章构思方面,时间花得多,可是文章写出来的那一刻,却是欣喜万分,犹如孕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百感交集!”他风趣地说。 小有疾志益坚 学海潜泳不知返 吕珠满在创作红色故事中的那股劲,也许跟他的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出生在海丰县附城镇新南村,9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留下右半身不遂,但他并没有因身体的缺憾而沮丧,却逆势而为,努力读书。1988年,他从彭湃中学考上了广州中山大学图书情报信息现代化管理大专班。大学期间,他常往学校图书馆跑,畅游在文学名著的海洋里。后来在中山大学图书馆认识了邬和镒老师。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见到珠满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虽然没有任吕珠满的科任老师,但仍然悉心指导他的文学写作。从此,吕珠满在写作上进步更大,渐渐迈进了文学的大门。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吕珠满不断读书、写作,发表了近三百篇文章,其中多篇文章获奖。2015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左撇子碎记》;2016年出版第二本散文集《那一抹风景》;次年,他敲开了广东省作协的大门,成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18年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乡情的味道》。2021年2月1日,汕尾市委宣传部公布第四辑《海陆丰红色故事》征文消息后,吕珠满又一次兴奋起来。因为他觉得儿女们都长大了,家庭拖累也少了,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搜集外地著名革命者在海陆丰的战斗经历。他常常跑到县党史办、县图书馆等地借阅相关史册,以便撰写红色故事。他说,每当夜晚躺在床上,沉迷在红色故事的布篇谋局时,一旦灵感乍现,活跃的脑细胞就兴奋得彻夜难眠。 挤时间 善发现 勤挖掘 吕珠满是海丰县残疾人联合会一名工作人员,曾获得“2015-2018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他告诉记者,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他常常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潜心浩瀚的史料,积累素材。记得在写《骁勇战将张远南》时,在众多史料中只能找到张远南的零星素材,还有另外一个张养南的丁点儿事迹,究竟是否同一个人?很难找到答案。历史绝对不能瞎编。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篇文章的创作时,他无意在朋友那里找到了张远南的儿子,从中了解到更详细的资料。原来,张养南是张远南在家乡的昵称,他的弟弟张亚统在赤石大安峒战役中牺牲,还有一位弟弟叫张炳华,在公平的一次战斗中也为革命献身。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以后,吕珠满又重拾了信心,躺在床上琢磨着这故事如何下笔?尔后干脆坐在电脑前写作,写张远南在罗輋战役中负伤仍坚持激战,眼眶不由得湿润了,一篇《骁勇战将张远南》也脱稿而出。吕珠满聊起往事时,脸上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神采。他告诉记者,只有感动自己的故事,才能感动别人。 有一天,吕珠满在翻看订阅几十年的《作家文摘》时吕珠满看到了《周恩来与聂绀弩的情谊》这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描写了聂绀弩在海丰的经历,他如获至宝。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吕珠满的红色故事《聂绀弩的海丰情缘》脱稿了。当时,他产生了一种掏空虚脱的感觉。这件事情让他再次认识到,只有不断读书看报,从中汲取营养,心里库存越多,创作的天地才会越宽阔。 2022年4月,汕尾市党史办从省定517处革命遗址中挑选50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遗址,深入挖掘和提炼遗址的故事内涵,写好海陆丰革命老区的英雄故事,吕珠满欣然接受6个汕尾革命遗址红色故事的撰写工作。这次撰写革命遗址,需要在还原历史的前提下,对革命遗址发生的事迹进行拓写和升华,进一步挖掘革命老区敢为人先的精神。尽管时间短,任务艰巨,他却几乎是废寝忘食,忘我创作。祝愿吕珠满以梦为马,不断钩沉海陆丰革命史,让那些岁月深处的感人故事,在他的笔下越来越精彩。 汕尾日报记者 洪笳荣 通讯员 吕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