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暖,农事正当时。倒春寒后的海丰大地,春造如火如荼。 梅陇农场一处育苗大棚,村民掀开白色的防冻薄膜,秧苗青翠欲滴。 3月12日,记者走马素有海丰粮仓之称的梅陇镇及国营梅陇农场,备田、育苗、插秧、洒肥、疏渠的画面不时轮换。他们抢抓农时忙农事,加上间或停下与记者交流时露出的憨厚笑容,构成了一幅“春耕和谐图”。 日暖风和,农民趁“天好”插秧。 梅陇近郊往联安方向的路上,左侧水利沟,挖掘机正在疏通沟渠,让水无障通过。上边,一名农民摆弄着抽水机,引水上田。路右侧,有农民用拖拉机在水田里来回翻土,准备播种。 梅陇,挖掘机在清理水利沟淤泥。 梅陇镇近郊的一处水田,农民用拖拉机来回翻土。 东港村,看上去20多岁的小陈因其父亲身体原因挑起了水稻播种的工作。他与弟弟把秧苗搬运到田埂供前往帮忙的人扦插之后,随手挽起一板秧苗,起身,捻住根部向下发力抛出,透过薄薄的水面,秧苗便在黑色的泥土扎根。“虽然不是每一棵都做到‘四正’,但并不影响生长。”他微笑着说。在扦插过程中,他还不时停下来,用双脚把泥土捋平理顺。 农民起出育苗垫的秧苗准备插秧。 梅陇农场靠近浅沙村一带的,大约10多亩的育秧大棚笔直排列,农用胶膜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银白色光芒,甚是壮观。七八名农民正在去除育秧大棚的薄膜与固定架,并为秧苗施肥,以让苗子更强壮,丰收更有希望。他们告诉记者,再过10天左右就可以上机播种了。虽然现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但田还是要耕的,最大的希望就是收成好,效益高。 梅陇农场,村民为秧苗施肥。 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县计划早稻种植面积21万亩,比去年增加4000亩。这多出来的4000亩水田,系该县垦造旱地荒山的成果。目前,各地办田、育秧、播种同时进行。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该县狠抓春耕技术关,召开春耕生产暨业务培训会,对春季农业生产及粮食种植任务、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抗旱保农业用水、动植物疫病虫防控、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工作进行指导与安排;县农业农村局联合隐舍乡贤举办春耕生产暨业务培训会,特邀省农业专家采用5G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 牛犁田人插秧的传统作业方式时下更适合“一亩三分田”。图为海城镇莲花山桂望村村民春耕场景。 据悉,该县还大力推广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海丰油占米,采取“因地制宜+科学技术”方法,推广种植莲香丝苗、香雪丝苗、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等系列油占米优质品种。目前全县优质稻推广率达90%,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汕尾日报记者 洪笳荣 通讯员 陈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