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河县以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为契机,加快“民情地图”推广应用,健全规范镇街“一中心四平台”运行机制,紧扣“精、细、便”三要素、着力“立、融、新”三抓手,不断健全完善横向为镇村组三级、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按照“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管理、一揽子解决”的思路,陆河县在全市率先建立综治中心“一厅五室”(即群众接待大厅和调解室、心理咨询室、部门进驻室、网格化管理室、研判分析室),制定责任落实、事件处置、联调联动、教育疏导及奖惩等机制,明确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同时从办事事项、办事流程、办事时效等方面入手,理清各进驻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并制定实施闭环管理清单流转机制和无缝对接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健全综治中心,规范工作流程,从而推动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矛盾纠纷调解率、时效性和满意度。 在镇联勤指挥中心,各种民表信息“尽收”眼底。 该县针对“田字型”基层治理特点,整合部门资源,组织检察院、法院、信访、司法、综合执法等部门精干力量进驻镇级综治中心,汇聚调解力量,健全诉调、警调、检调、专调、访调“五调联动”加社会力量调处的工作体系(5+X联调模式),并加强中心与镇职能部门、村(社区)、网格之间的信息联通、力量联合、工作联动,形成矛盾收集、按需调处、诉讼服务全链条机制,提高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时效。同时推动矛盾化解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5”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线上线下工作平台建制入驻,由多个中心向“一中心”转变,变群众“往上跑”为干部“往下跑”。 该县在全市率先将“综治视联网”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并延伸到村(社区),推行“一网通联”,大幅提高了群众查询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效率,且每年至少为财政节省网路租赁服务费120万元。为方便基层办事,该县把各地各部门分散隔离的非涉密业务专网(工商专网、人社专网、政法视联网、计生专网等)整合到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一条政务外网访问多个业务系统功能,推动解决部门网络“林立”、数据“孤岛”等问题,让基层治理更优、群众体验更佳。 线上线下融合共治 该县依托线上“民情地图”平台,汇集党员、网格员、驻村第一书记等“六员”力量,做好上报事件,如网格员每日在辖区巡查走访打卡制度,第一时间排查上报隐患问题;群众可利用手机“钉钉”软件、“善美村居”小程序或到“矛调中心”反映问题;联勤指挥中心对上报事件进行研判分析、汇总分类、分拨处置。同时,全面构建“智慧社区”“数字门牌”“汕安居”等现代化管理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筑牢平安稳定底线。 在此基础上,该县发挥线下治理优势,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原则,整合行政、司法、社会等各类资源,在全市率先建立镇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终点站”,实现群众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2021年,该县共列入平台管理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值得一提的是该县连续多年取得信访“零非访”“零通报”的“双零”好成绩。 “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是线上信息处理中枢。该县把联勤指挥中心与“矛调中心”线下事件流转平台进行有机融合,打造集线上流转、动态管理、调度指挥、预测预警、精准决策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智慧大脑”,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群众各类信访纠纷诉求和投诉举报事项,准确分类导入“民情地图”工作平台,大大提高了事件处置效率。截至目前,全县运用“民情地图”累计排查上报事件14545件,办结14535件,办结率99.93%,累计形成工作日志87642条。 为发挥大数据智治效能,该县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平安陆河”“雪亮工程”二期项目建设,联通县、镇“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推进全县村(社区)视频监控整合与共享工作。目前已有14个村委179个自建视频监控联网,实现县镇村主干道、主区域平安视频监控全覆盖,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和交通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也提升了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为强化党建引领,该县率先成立各镇网格党支部(设在各镇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将党员网格员的组织关系转至网格支部,既受网格支部的垂直管理,也受所在的村(社区)党组织的横向管理,即由网格支部全面负责党员网格管理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由村(社区)党组织协助监督管理,形成“在单位、在村社”的双重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科学性、实用性,织密基层党组织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做好用好“党建+网格”效能。 该县选定螺溪镇各安村和水唇镇下社村为“民情地图”村级示范工作站、先行点,对工作站机构牌匾、站内背景墙、信息公示栏等进行规范设置,将网格地图、组织架构、网格员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五步闭环”工作流程等制度上墙,在各居民点、人流密集区域的显眼位置悬挂便民联络牌,让群众诉求即时受理、党群干群多渠道互动,使治理更便捷、服务更贴心,丰富了协同共治的有效载体。 该县开展“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制定《陆河县“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工作方案》,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展现网格员不忘初心、坚守一线、热心助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恪尽职守的职业美德为主要内容,每季度开展评选、表彰“最美网格员”活动,更好地激发了网格员工作动能,提高网格员工作热情。目前,全县专业网格员357名,计划每季度表彰36名左右。 在推进“田”字型基层治理中,该县创新“网格+法院”联动工作模式,助力解决法律文书送达难问题。制定《陆河县实施法院法律文书网格化送达工作方案》,与县人民法院签署《委托送达法律文书的框架协议》,把好法院法庭法律文书“始发关”、镇“民情地图”中心“中转关”、各村(社区)工作站“送达关”、网格员“留痕关”,并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的资源优势,协助有效解决法院执行文书送达和查人找物难等问题,探索司法工作与网格化管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推进,最大限度优化社会管理服务。 该县常态化推进“一亲三心”“民情夜访”,推动机关干部“返乡走亲”收集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持续强化村(社区)“六支队伍”(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妇女志愿者队伍、网格员队伍、调解员队伍、返乡走亲队伍)社会协同治理作用,引入人大代表、驻村律师、人民调解员、乡贤调解员、村两委代表、辅警等各方力量参与,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通过多元协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去年8月30日,全市镇(街)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现场会在陆河县召开,全面推广了该县“5+X”联调模式经验。 汕尾日报记者 洪广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