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田寮“颜值”高。 去年,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2021年度汕尾市工作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中,红海湾在各功能区中名列第一。 经济发展出新出彩 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8.76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全年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3亿元,同比增长19.5%;固定资产完成投资9.38亿元,同比增长4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亿元,同比增长8.2%;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2.34亿元,同比增长1399.4%;培育“四上”企业8家,新增市场主体541户,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双招双引”如火如荼 开发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19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2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8.5%以上,提前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任务项目15个,6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行动,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额42.39亿元,开工项目7个,投产4个。其中,红海湾建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碎石加工生产、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建设工程材料供给服务等项目落地投产,仁恒红海湾旅游综合体、红海湾施公寮国际梦之岛民宿、北海凯洋科技海洋生物提炼及研发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此外,引进大学以上学历人才453名,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2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营商环境提质提效 开发区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全区15个单位共确认703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线广东政务服务网,“两减一即”“综窗办、自助办、就近办”零跑动事项占比比率大幅提升;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专票电子化试点和“交房即发证”服务取得新成效;政务服务大厅升级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村一级,“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政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套餐式服务新办企业107户,基本实现当午申请当午办结;打造红海湾产业孵化中心,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吸引5家企业“拎包入驻”,纳税1285.56万元,其中区级收入417.57万元。 城乡统筹共进共赢 开发区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全年完成粮食种植24075万亩,渔业生产产量36305吨,同比增长9.6%,有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2889.48亩,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民情地图”为抓手,推进“互联网+返贫监测预警”相结合,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驻街帮街扶村全面实施,农村物流服务企业实现村级覆盖,乡村振兴势头良好;“四好农村路”路网升级改造项目等综合交通大会战项目有序推进,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开展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蓝剑”“绿剑”“铁拳”三大专项行动,清退高位养殖场57个,加快推进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全区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效率有效提升,持续深化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实现河湖林精细化治理监督全覆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民生保障温心暖心 开发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全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九大民生支出完成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1.9%,民生投入持续增加。该区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个、老年幸福食堂6个;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3所街道中心幼儿园,其中田墘新时代幼儿园建成开园,新增公办幼儿园优质学位900个;“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完成全区3家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达标建设和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建设,卫生事业进步显著;持续推进“三大工程”,纵深拓展线上线下“大招聘”,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3%,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归零;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建成新文明实践“两所六站”。 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开发区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好建强“街、村、组”三级战斗堡垒,着力构建“田”字型社会治理体系,连续939天辖区无“双抢”警情,全年245天零刑事、治安警情。基层社会治理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民情地图”“善美村居”应用推广取得实效,运作至今上报事件、工作日志、巡查走访合计4.2万条,办结事件1.1万件、办结率100%,累计排查化解信访维稳矛盾478件,实现对基层风险隐患、社会矛盾纠纷的及时掌握和动态感知;网格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村(社区)全覆盖配齐“一村一警”、专兼职网格员、党建指导员、“一村一法律顾问”。 汕尾日报记者 林志鹏 通讯员 黄小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