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丰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闯出了新路,探索出具有陆丰特色的宝贵经验。 陆丰乡村振兴示范区滨海走廊金厢段周恩来同志渡海处公园一角。 高位推动 形成机制 陆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由陆丰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陆丰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建立了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陆丰市、镇两级分别成立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自抓,实行每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党委带头、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机制。 为确保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顺利进行,该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党政领导全力以赴,相关部门和乡镇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一级一级抓好实施,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有效形成三级书记抓“三农”、各级机关促“三农”、社会各界助“三农”的良好局面,确保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多次深入现场实地调研,分析研判和解决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建设、乡村环境整治及科技、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难题,要求各相关镇和部门要紧紧围绕建设目标,通力协作,列清单、明责任,超常规抓进度、倒计时抓落实,确保示范区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建设任务。 该市还全面运用人大监督、机动巡查、媒体曝光、部门问责等措施,强化工作督查,严肃工作纪律,切实推动以变化见成效、以结果论英雄。 狠抓规划 形成示范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陆丰市围绕“五大振兴”“八大美丽”,聚焦短板弱项,纵深推进“5 2”农村综合改革,通过狠抓综合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固基本,奋力走出一条符合陆丰实际、具有陆丰特色的乡村振兴4.0发展道路。 该市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条件,按照“深度挖掘本土亮色,强化设计布局”的要求,统筹考虑,多规合一,一体规划,将示范区定位为“红风渔韵、鲜丰海岸”,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面织体,打造“红风渔韵·山海绿廊”美丽农旅综合体。 与此同时,聘请了高水平专业规划机构,以“一带一廊三区五组团”的空间结构,高质量编制了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一带”是“山海绿廊”滨海休闲示范带;“一廊”是“黄金海岸”滨海慢行廊道;“三区”是“红风渔韵”民俗文化体验区、“多彩浅湾”滨海旅游度假区、“智慧龙芯”现代农业示范区;“五组团”是“活力金厢鲜活圩市”组团、“红色印记渔风乡韵”组团、“多彩浅澳休闲渔湾”组团、“芳菲绿洲智慧龙芯”组团、“玄武圣境碣石古卫”组团,有效转化“红蓝绿古特”资源效益,着力把示范区打造成陆丰形象示范、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管理示范、文明示范、产业示范、村集体增收示范、八大美丽示范,全方位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整合资源 形成互补 陆丰市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该市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强化要素保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充分用好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历史人文等资源,全面加快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形成优势互补,更好推动示范区建设。 该市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引导,依托项目建设地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良的生态自然环境、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农业产业基础,对全域十二维度进行整合提升,以“点—线—面”协调推进,“城—村—景”全域统筹,将示范区打造成为集农业休闲、生态宜居、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四季皆宜“汕尾市乃至全省可参观、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和“汕尾市山海绿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粤东地区“两山理论”践行示范区、广东省“黄金海岸”滨海旅游目的地。 该市规划出覆盖1个街道和2个乡镇、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区,线路全长约47公里,起于东海镇乌坎村,途经金厢镇山门、十二岗等村,碣石镇梅田、前堆等村,止于该镇浅澳村,共17个村(社区)36个自然村。同时,将这些村串联一起,着手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后,沿线直接受益人口可达7万多人,辐射带动30多万人。 目前,示范区域内国道228线碣石至乌坎村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全长14.837公里,已完成铺设;碣石镇3.878公里南田公路建设已完工通车;完成乌坎大桥至碣石新建管道工程;完成乌坎大桥至碣石48芯光缆敷设;完成金厢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建设;美丽田园项目一米农田体验区、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区、50亩葵花森林建设也已完成。 节点攻坚 形成效果 陆丰市坚持节点化抓落实,通过抓节点、督节点、攻节点,强化节点管理,进一步推动各项任务到事、到人、到时、到位,确保出成效出亮点。 该市建设以“山海绿廊”为主题的美丽廊道,依托现状资源,将美丽廊道规划为金沙银滩示范段、红风渔韵示范段、风情渔湾示范段、现代农业示范段四段各具特色的示范段,并分段逐步推进美丽廊道建设。其中,金沙银滩示范段,由乌坎村开始,串联山门村、金厢镇到达终点目的地蕉园村,全长共10.79公里,以金厢黄金海岸为核心,利用沿线优质的沙滩资源,以生态休闲、沙滩娱乐为主要特色,以海上观光、海滨游憩、生态休闲为主要游赏内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等项目;红风渔韵示范段,串联下埔村、港口村等五个红色资源丰富的村庄,线路总长9.44公里,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沿线融入党建元素,并在周边村庄规划利用现存红色资源,结合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等红色资源,设立文化广场等;风情渔湾示范段,主要是沿线碣石镇、前堆村、后埔村等渔村分布区域,线路总长15.27公里,开发休闲渔业,形成体验渔民生产生活和渔家风俗旅游项目,突出展示渔家民俗风情特色,通过设置出海捕鱼等项目,让游客享受自然古朴的渔民生活,重点发展休闲海钓等项目;现代农业示范段,融合植物龙生态农业科技园等沿线拥有大量农田景观和农业资源的村庄,线路总长8.51公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观光、休闲类旅游项目,重点建设多彩稻田等项目。 此外,该市进一步营造滨海慢行空间,打造47公里“黄金海岸”滨海慢行廊道,让游客踏上柔软细腻的沙滩,体验各种滨海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欣赏来自田野上的艺术。 党建引领 形成合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陆丰市坚持优体系、强基础、建机制,凝心聚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该市积极优化工作运行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执行力,全面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农村落地生根。同时,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村(社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切实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主动听取群众意见,绘制好蓝图,制定好政策,引领广大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凝心聚力全方位,形成陆丰全市上下谋发展、促振兴的强大合力。 该市积极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各村村规民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健全完善“群众纠纷大家评”机制,推行民事民评、民议、民办“三民善治”模式,形成村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社会组织多方协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汕尾日报记者 李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