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海陆丰素有买盆花卉增添喜庆的习俗。有求必有供,因此种植花卉者众多。陆丰市浮洲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林炳利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河东镇浮洲燕南村牛条内山东侧的合作社,但见蝴蝶兰、一品红、茶花、大莉花……争奇斗艳,不时有客人前来观赏购买。林炳利告诉记者,合作社现有土地800亩,其中山地600亩,耕地200亩,主要产业有花卉种养基地,基地的花卉产业园兰花年产能力达5万支。 一 很早以前,林炳利就看中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为此,他积极参加农业部门举办的多项培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取得了园艺师职称。在实践中,他发现陆丰气候宜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夏季温和多雨,冬季低温持续时间短,正是适合兰花生长的好环境,因此,兰花种植成为他的主攻方向。合作社成立以后,重点从台湾引进蝴蝶兰、文心兰、卡特兰、石斛兰等多种兰花,进行精心栽培。 林炳利深知现代科技对农业的重要性。他的合作社成立伊始,就和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建立长期的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由于兰花产品对温湿稳定性要求很高,对叶片长短、色泽等多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高品质的兰花产品仍需在荫棚内生产。在合作科研单位的指导下,合作社建设有1500㎡荫棚一座,为平顶式遮阳大棚,充分考虑其抗风性能,荫棚的设计高度、支柱结构、主力线和夹网线等均按标准建造。 合作社的兰花一炮打响之后,林炳利又乘势种植其它花卉,均取得成功。高质量的产品铸就了良好的口碑,也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 致富之后,林炳利不忘乡亲,他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带领乡亲们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合作社种养基地的经营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建立现代的兰花种苗生产线,实现种苗的转化和种苗提升,并通过与农户合作签订产品回收订单的形式,形成集中种苗培育转化、种植、上市;目前合作社带动农户参股126户,实行年终固定分红制。 合作社的成果也引起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驻浮洲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阮文保的注意,扶贫队和林炳利合作设立蝴蝶兰种植基地,定期向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及种植指导。 阮文保说:“蝴蝶兰基地这么多年来在我们的帮扶下逐年发展壮大,几年来,每年培育的兰花有两到三万株,培养了十几个品种,年收入都是八九十万,创造的利润有20多万,每年为一百多户贫困户分红。” 由于林炳利贡献突出,荣获省优秀乡土专家等称号。 三 今年在疫情影响下,林炳利的合作社产品销售呈逆势增长。对此,林炳利笑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在产品质量和销售上做足功夫。 合作社请来了广州的农艺师,为合作社花卉基地工作人员辅导上盆装饰盆景,提高花卉的观赏品相,使顾客在花卉基地观赏中流连忘返,赏心悦目,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购买欲,从而带动了消费。 合作社还注意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百米”。让花卉的美景走进每一个客户的手机移动端,通过电商、朋友圈、微信群、网络、电视台等媒介,全方位线上线下宣传,扩大、拓宽销售渠道。 合作社还把花卉批发给本市及周边县、市的兰花商和花店,减轻了销售压力,做到分散多点多元销售。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