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李启色“大美汕尾”| 汕尾市美术作品专栏⑮

2018-7-9 15:22|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13004| 评论: 0

摘要: 欢迎关注“汕尾城市在线网”公众号

李启色简介

1966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先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本科和国画系山水画硕士研究生班;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1991年至现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理论与创作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一道独特的红色历史风景 
——李启色“大美汕尾”山水画作品集序
林钰源

李启色“大美汕尾”写生展,共展出山水写生作品一百四十八幅。其中包括汕尾八景、红色篇、蓝色篇、绿色篇、古韵篇、人文篇等。作品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因为作品浸淫了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深情,更因为其中贯穿了一道独特的红色历史风景而引发人们对海陆丰历史与人文的再度关注与慨叹。

红色篇中有《红场春晖》《会师纪念亭》《红军医院》《红军亭》《彭湃故居》《得趣书室》《海丰农会旧址》《周恩来同志渡海处》《彭湃母亲周凤故居》《激石溪浩气》《平民医院》《红楼雄风》等,描写中国大革命时期革命活动家彭湃当年在海陆丰从事革命活动留下的一系列历史遗迹、遗址。

海陆丰民间,曾有一首用当地方言写成,从十九世纪末流传至今,妇孺皆知的民间歌谣《田仔骂田公》:

冬冬冬!田仔骂田公。

田仔做到死,田公吃白米。

冬冬冬!田仔打田公。

田公唔知死,田仔团结起。

团结起来干革命,革命起来分田地。

你分田,我分地;

有田有地真欢喜,免食番薯食白米。

冬冬冬!田仔打田公。

田公四散走,拿包斗,

包斗大大个,割谷免用还。

据传这首民间歌谣的作者正是当年的农民革命领袖彭湃。歌谣从田仔和田公,即佃农和地主的劳动和剥削关系说起,号召佃农团结起来干革命,一起打倒地主分田地。歌词浅白晓畅,而揭露深刻。极具感召力。当时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农民革命的火种也随之在海陆丰,首先点燃并迅速成燎原之势。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就这样在这个远离中原的天边海角诞生了。

至今,当年的革命活动场所红宫红场依然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红宫红场是当年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宮,1927 年 11 月 18 日在那里召开县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因此学宫也从此改称“红宫”。今日红场大门额上浮塑的“红场”二个大字仍然清晰可见,两边浮塑“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虽然有些斑驳却也被保存了下来。

红宫红场见证了当年彭湃领导的波澜壮阔的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唤醒人们对当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的记忆并激励着后人沿着先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

历史,虽然已经沉寂。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那段革命历史在海陆丰留下的一串脚印。无论是海丰烈士陵园、彭湃故居、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海丰苏维埃旧址、金厢滩周恩来同志渡海处、激石溪革命烈士纪念园、辛亥革命纪念亭、红海湾红楼……至今都在不断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

当年,农民革命的火种之所以能够在海陆丰迅速成燎原之势,除了彭湃的个人魅力,当地人身上流淌的血液也许同样是不能忽略的因素。火种只有放到干柴上才能熊熊燃烧起来。火种放在湿漉漉的沼泽地上是烧不起来的。

汕头地区民谚:“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一语道出了海陆丰人民身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无所畏惧!敢于追求真理!勇于追求正义!正是这一特点,导致海陆丰农民运动很快形成以海丰、陆丰两县为中心,要求摆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枷锁的革命怒潮。也直接导致了海陆丰出现了诸如彭湃这样的“农民运动大王”。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曾经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样板。

彭湃撰写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一书,曾经是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彭湃这位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也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李启色的“大美汕尾”,除了红色篇,在其它篇章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如与《遮浪古炮台》《五坡正气》《辛亥革命功勋纪念亭》《都督府》《郑祖禧庙》《观音岭古官道》等内容,画作描写的这些遗迹和遗址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和条件下海陆丰人血性与正义的见证。

当然,海陆丰除了出彭湃、刘廷波等革命先烈,还出了杨成志、马思聪、钟敬文、马采、柯麟五位“世纪广东学人”,还出了彭仕禄、黄旭华、陈克复、彭实戈四位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文学艺术方面还出了陈洪、丘东平、何白涛、赖少其、徐克等名家。还出了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爱国民主人士陈其尤、黄鼎臣等,以及政治人物谢非,和农业科学家马育华等。他们的活动场所和故居也都被李启色一一纳入画中。

李启色是汕尾红海湾人,澎湃中学、汕尾中学、白沙中学是他的母校,他生于斯,长于斯,对海陆丰这块土地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他每年寒暑假都回汕尾,我原本以为他只是探亲度假,后来才发现,他不仅仅是回去探亲度假,还悄悄地去追寻着海陆丰当年的红色脚印,追寻着历史,用画笔去与历史对话,用笔墨去凭吊当年的历史。

因而,不难看出李启色的笔下家乡山水,早已不是眼前的自然景色,更不是一般的旅游景点,而是被升华为钩沉历史的图像。“大美汕尾”画展的一个突出看点,正是历史给海陆丰留下的一道独特的红色历史风景!

云山春晓(国画 220cm×210cm)

 

遮浪奇观(国画 145cm×360cm)

责任编辑:贺燕

编辑:陈剑虹

来源于善为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