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脱贫户的笑容最灿烂——陆河县螺溪镇新溪村见闻

2022-1-20 14:40|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742|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近年来,新溪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引进了新的建设项目,脱贫户经济收入增加。现在,村里小洋房多了,环境越来越好了。”陆河县螺溪镇新溪村村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新溪村在陆河县委县政府、对口帮扶单位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村庄清爽了,风景优美了,洋溢在脱贫户脸上的笑容更是随处可见,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

几个新溪村干部在榄栖谷开发旅游项目工地了解项目施工情况。

产业带动发展

聊起如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该村干部喜笑颜开侃侃而谈。“新溪村大力引导群众尤其是脱贫户种植黑橄榄,效益明显。其中鼓励脱贫户种植橄榄3000多棵,每棵产量100-500斤,每斤可卖15元,增加了脱贫户的经济收入;大力引导脱贫户养蜜蜂,20多家脱贫户一年酿出约800多斤蜂蜜;鼓励脱贫户种植番薯,全村一年能收成一万多斤番薯;引入榄栖谷开发旅游项目、丰林自然村开发种植项目,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吸引外出乡贤捐资助建1000多万元,先后创建红星广场、月水坑文化广场、黄石角文化广场和塘陂文化广场4个文化广场。同时,大力推进技能扶贫,组织农业技能培训,邀请省农科院为脱贫户讲授农作物种植施肥技术等知识;投入农技培训项目2个共2.83万元;组织30多名脱贫户参加市、县、镇组织的“粤菜师傅”“电商销售技能”“青梅种植”“西式糕点制作”等技能培训;落实就业帮扶政策,解决脱贫户求职困难问题。驻村扶贫工作队还组织脱贫户参加8场招聘会,成功推荐脱贫对象家庭成员2人参加公益岗位就业,推荐1人到坪山高科技企业就业,有效巩固强化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确保已脱贫家庭不返贫。

新溪村脱贫户住上了小洋房。

变化翻天覆地

“如今的新溪村呈现出了新气象。每条道路都实施硬底化,实现了‘村村通’。同时,建设多个广场和篮球场,每天晚上都有群众在这里休闲娱乐锻炼,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村干部说。

记者环顾四周,但见村头广场花坛外围绿树成荫,花坛内花团锦簇,几套圆形石桌石椅摆放其间。左边是一个大人工湖,池水清澈见底,鱼儿欢快游畅。右边设置有双人浪板、双杠、双人组合训练器、健身翘板等多套体育器材,三五群众在此运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再往前走,是标准化篮球场,几个年轻的村民正在争先投篮。

住在村头公园附近的叶阿姨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以前这是块荒地,用脏乱差形容一点不为过。后来,经过村干部牵头,乡贤出资平整、修建了这个广场。现在,我们每晚都会搬来驻村扶贫工作队买的音响,组织姐妹过来跳广场舞,心情特别舒畅,人也越活越年轻了!”

在村头广场附近,有一条帮扶单位修建的碧岭绿道。这是一条拾阶而上的道路,有十多公里,可以饱览周边绿水青山。“村里下大力气保护生态资源,让群众享受好环境好空气。”村干部告诉记者。

记者驱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不一会儿就到达该村的榄栖谷开发旅游项目工地。但见几台铲土机不断地作业,石壁上勾画着几个栩栩如生的哆啦A梦图案,几个村干部正在检查施工情况。据介绍,该项目旨在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建成后可供游客开展野炊等户外活动,以此推动旅游观光经济发展。记者注意到,工地周边有一颗长势茂盛的大橄榄树,枝干伸出了外围,果子满满。村干部说,“红星自然村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3000多棵大小不一的橄榄树姿态各异,绝对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新溪村群众在修建好的村头广场运动。

脱贫户笑容灿烂

原来,40多岁的叶大哥靠打散工维持家计,收入微薄,家里劳力少,子女年纪也小,一家挤在破烂的旧房里生活。该村党支部、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鼓励他树立对生活的信心,然后推荐他到装饰公司上班。他非常努力地工作,获得了同事的好评。如今,他经济收入稳定。同时,村干部还帮他申请了4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重建老房子,让他一家子住上了整洁的新房,生活其乐融融。此外,驻村扶贫工作队还推荐了他刚毕业的孩子到深圳企业上班,年收入约8万元,如今,叶大哥一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叶大哥整日笑意盈盈。

庄姐有3个孩子,当年,一家人刚建好了一层楼,丈夫便撒手人寰,庄姐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而房子根本不够住。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募捐,得到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募捐了2万多元给她建了第二层楼,解决了住房问题。但是,生活经济来源哪里来?庄姐整日愁眉苦脸。该村党支部、驻村扶贫工作队想方设法,为她提供就业机会,推荐她在村里当环卫工打扫环境卫生。她非常认真地工作,协助同事将村里的卫生打扫好,一年下来也有了五六千元的收入。同时,村干部鼓励她在工作之余勤种田。于是,她刻苦学习种田窍门,每年都喜获丰收,还得到了相应的奖补。她的农产品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宣传、推广,卖出了好价钱,真正解决了经济问题。庄姐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叶哥家里有患病的老人,孩子多,经济收入少,住着破旧的瓦房,生活十分艰难。该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对症”施以“良策”:一是帮其改变居住环境。驻村扶贫工作队除帮他申请4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外,还募捐了1万多元给他。现在他崭新的两层楼正在装修中,一家人喜逐颜开。二是为其找到就业路子。首先,鼓励他养牛,为他提供技术指导。他积极请教,渐渐地摸出了门道,养的黄牛肥壮,每年都能卖出好价钱。其次,引导他大力种植番薯、水稻、青梅等农作物,为他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让他学到了如何提高农作物质量、拓展销售渠道的好方法。现在,他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记者前往叶哥新房,只见两层崭新的楼房矗立在眼前。戴着红帽子、穿着黄色外套的叶哥正在里面装修——粉刷墙壁。他爽朗地告诉记者,“我以前也是搞装修的,因此轻车熟路,琐碎的事自己搞。房子占地117平方米,共有七房,一家老小够住了。”他还高兴地说,“之前住的是旧瓦房,生活很不如意,现在在村党支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生活越来越好,开心!”

谈话间,叶哥爽朗的笑声久久回荡。昔日的穷山村,如今蜕变成百姓安家乐业的美丽村庄,脱贫户发自内心的笑容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脱贫攻坚的最美答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