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记者 刘佳伦 文/图)冬至俗称“冬节”,汕尾地区有吃“冬至鸽”的习俗。 市民在家中包冬至鸽。 近日,记者走访海丰县城各大市场,看到许多市民在节前就准备好包“冬至鸽”的材料,迎接这一年一度的冬节,一时间“冬至鸽”味儿飘香全城。“菜和肉早就买好了,就等着回家包‘冬至鸽’了,每年冬至都要吃,习俗不能丢。”市民徐女士告诉记者,每年这一天全家都开始动手包“冬至鸽”,感觉和“过大年”似的,特有节日味道。 据了解,“冬至鸽”是一种面食,又叫“冬节粿”。 一般人家会在冬至这天,把“冬至鸽”包好之后下锅煮,而除了煮的烹饪方法,还可以蒸或者煎,现在,不仅是冬至,平时在大街小巷也经常可以看到煎“冬至鸽”卖。“冬至鸽”做法是有考究的,虽然只是平常的食物,许多人不断创新做法,使“冬至鸽”适应人们的口味变化。陈阿姨介绍:“先将糯米和大米以2比1的比例浸泡在水里一晚,第二天把米搓洗干净,再晾至不滴水便可将米打成粉;接下来就是和面,把面搓揉至软而粘,等面和好了,就可以捏出来一小团,捏成圆扁型,就跟饺子皮一样,不薄不厚最好,然后舀适量的馅料包进去。说到馅料,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不一样,所以馅料可能就不一样。在我们这边,是包五花肉、虾仁干、腊肠、芽菜、花生、香菇,个人觉得味道更甜美,把这些馅料炒熟或半熟便可。”“冬节鸽”形状似蛤,其实就跟大只的饺子差不多,只不过没有饺子多样繁琐,就是把两边的皮粘一起不漏馅就可以了。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市民由于工作忙或者不会包“冬至鸽”,他们选择在饭馆就餐或到超市买速冻“冬至鸽”来过这个传统节日。但很多市民则表示,尽管超市、饭馆的“冬至鸽”味道不错,吃的也方便,但少了自己动手包“冬至鸽”所带来的气氛和感觉。 很多老人看来,在家包“冬至鸽”不仅是与家人联络感情的方式,而且自己动手,口感和卫生等方面也比较有保证。“我年纪大了,平常就我一个人在家,儿女工作太忙,冬至又不是星期天,家里难得聚一聚。”今年77岁的黄大妈说,她感觉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有氛围很温暖,才算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