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初 冬至在海陆丰地方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日,过完冬至也就意味着一年很快又过完了!在海陆丰家家户户一到冬至除了做“冬至丸”,还会做“菜蛤粿”,又叫菜粿,冬至鸽……。正如童谣所讲:“一九二九闭门实受,三九四九冻死鸡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虽然寒冷在身,却给人春意盎然,无限遐思的寄望…… 冬至也是昼短夜长的终点。从这一天开始,白天时间会一点一点多起来,黑夜时间也会一点一点短起来,直至夏至,循环往复。俗语讲:天长长不过四月,天短短不过十月。一说到冬至,这些农谚俗语便回响在我耳边:使我想起了过往,想起了父母的教诲,想起了儿时的羁绊,更想起了儿时为理想,为明天奋斗的崇高愿景…… 冬至也是儿时期盼的重要节日,在缺衣少吃的年代,成了童年时要求父母改善伙食的理由和代名词。本地“冬至”主要习俗有:做冬至丸、冬至蛤。旧时做冬至丸,节前家家户户要石碓舂糯米制作糯米粉,现用机磨的糯米粉。在冬至前天晚饭后,家中主妇就将“糯米粞”和水,揉搓成糯米团,放在一个摆在矮凳上的大箶(浅沿的笸箩)中,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围坐在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或捻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粿坯,搓成弹珠大的白色冬至丸,加生姜、乌糖(红糖或板糖)下锅长时间熬制,吃起来甜汤浓、姜味香,有嚼劲。旧时《渔工泪》所唱的:“十一月冬至边,家家厝厝嚷做圆;财主做圆罐罐满,渔工所食臭酸圆。”旧社会渔民的穷苦生活已成为历史,其过冬至的习俗代代传承。有的在当晚冬至圆做好后,一般在冬至日天亮之前,勤劳的主妇就用乌糖、适量的生姜(整块)下锅熬煮成甜冬至丸。 为什么冬至甜丸要在天亮之前煮熟呢?因为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至丸”,海陆丰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风俗有“冬至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将裹上糖红色浓汤的冬至丸盛于碗内进行祭祀,并用竹签串几粒冬至丸插在门上,同时,放几粒到米缸中,以此祈求合家四季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有的象征性地吃几粒,这样就算添了一岁,俗谚曰:“食了冬至丸就加一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香甜可口,尽享美味。这成为冬至的标签和名片,也成为孩子们一年的梦想。儿时的时光不再,但儿时的点点滴滴却时时铭记在心,萦绕于耳,时间越久远,越感到只有写下来、说出来才能释怀。 转眼冬至来临,我想起雪莱的诗,如果冬天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