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植物。比如,陆丰大安镇的土壤适合种植大蒜,在历史上,大安蒜曾享誉远近。改革开放之后,大安人前往深圳珠三角从商务工极多、成就极大,大安蒜的种植似乎沉寂了。其实,种植大安蒜一直大有人在,比如陆丰市放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献宏从十多年前就传承大安蒜传统种植技术,并利用高科技促进大安蒜的品质提升,擦亮大安蒜这一农产品品牌。 一 黄献宏,土生土长的大安人,他从小就对农业有兴趣,喜欢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打交道。尤其对家乡的名牌产品大安蒜,更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实践中,黄献宏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但他并不就此满足,一有机会就参加陆丰、汕尾乃至省农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2015年6月,黄献宏发起成立了放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生产基地位于大安镇绵山湖农场,拥有生产基地面积2400亩,其中公司生产基地面积382亩,合作农户约2000亩。 黄献宏介绍大安蒜 黄献宏向记者介绍:“我们基地周边有牛角隆、三溪水两座中型水库,蓄水量达4656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基地内高岭士储截量达4000万吨,且品位高,各种元素成份齐全,最适宜种植大蒜。” 大安蒜以“粒大肉厚质白、辣味适中、易脱皮、含油量高”闻名。从清末民初开始,“大安蒜”就名闻香港和东南亚,不少商人因经营“大安蒜”而暴富。计划经济年代,大安镇作为陆丰大蒜出口种植基地,曾一度兴起大规模的种植热潮,田间地垄,蒜地成片,每到收获季节,大货船昼夜不停装运,忙碌不停。 优质的大安蒜蕴含了大安人对它的长久的钟爱,大安蒜的延伸产品“咸蒜头”是大安镇家家户户餐桌少不了的佐料;大安的街头巷尾,处处都有“大安蒜”的交易身影。“大安蒜”经数百年发展,现今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百姓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发展至今,大安蒜在陆丰的种植面积约5000亩,每亩产量以苗青计1500公斤,以干蒜计500公斤,每亩产值约1万元,效益相当可观。2021年5月20日,黄献宏的公司牵头9家企业50位农户成立了陆丰市大安蒜产业协会。协会助推大安蒜产业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夯实陆丰大安蒜地位。 二 黄献宏十分重视对公司的科技投入,这从该公司现有员工26人、拥有技术人员12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可以看出来。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建设有180立方米冷冻仓库;产品烘干库120立方米;培育繁育种苗温室600平方米;拥有中型耕田机等多种机械工具。 放心公司注重新品种的引进以及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广东省多个科研机构(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尾海洋研究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利用研究机构、高校等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着力打造企业的优质农产品。公司成立以来,已先后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土壤改良、品牌培育等。同时组织农户(1645人次)参加“大安蒜种植及田间管理培训”专座、向农户发放宣传资料,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如今的大安蒜已获省名特优产品称号,2020年通过省市监局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并呈送国家市监总局审核。2020年公司被评为汕尾市农业龙头企业并申请2021年省农业龙头企业。 三 随着公司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不断提升,放心农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现有的经营模式直接、间接带动1316户农户参与生产,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约3000亩。户均年增收10%;其中贫困户175户,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放心农业还实现了多种种植,除了主打大安蒜,还种植象牙粘香米、软红米、黑糯米、番薯、玉米、蔬菜、香蕉、草莓、圣女果、火参果、长桑葚等农作物,饲养鸡鸭鹅、黄牛等家畜。因贡献突出,黄献宏荣膺中国农技推广专家,以及省、市乡土专家等称号。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