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为该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谋定了目标路径,以新面貌新气象新担当奋进新征程、实现新崛起,全面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陆河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参会代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构建更富活力的产业体系 拓展工业承载平台。健全完善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园区拓展和产业布局优化。启动第二园区规划建设,开展工业用地、厂房使用、政策兑现、企业生产状况“四清”。 培育壮大经济实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建筑装饰、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链,每年引进不少于20个超亿元产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以上,建成投产工业项目10个以上。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型消费,着力稳住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完善农村电商县级运营中心和乡村服务站点布局。发展全域旅游,加大连锁酒店、中高端酒店的引育力度,推进温泉度假、生态康养等项目建设,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推动金融投资企业落户,增强土地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积聚更加坚实的发展后劲 更高质量建好基础设施。推动新基建、老基建、软基建“三张清单”落地建设。全力推进综合交通大会战。推进县域四好农村公路网互联互通和粤运汽车综合枢纽客运站建设,加快形成“内联外通”大交通格局。抓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中小河流治理、“万里碧道”、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推动5G网络全覆盖,建设5G基站840个。 更实举措加快项目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强化落实“1+5+X”工作协调机制,实行项目和投资清单管理,力争五年完成重大工程项目投资600亿元以上,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更大力度强化要素保障。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重点围绕“资金、土地、人才”三要素,创新保障机制。用好用活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争取上级更多财力支持。推进财政资金、国有资产、自然资源“三资”联动,做活资本资金转化。加快土地征收、储备、开发,妥善处理好留成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稳妥把握水、电、气等要素成本和供给能力。 ■打造更具魅力的客家新城 大力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找准发展定位,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充分发挥规划引领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综合效用。 统筹推进城镇建设。高质量推进陆河大道片区、环东路片区、岳溪片区、河东片区、宝河路片区开发建设。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和旧城微改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精心规划建设新时代文化公园,打造商业综合体,提升居住、办公、金融、消费、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进一步推进市政配套和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打通“瓶颈路”“断头路”。推进燃气管道向城镇延伸覆盖。 加强城乡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全力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加城镇公厕数量,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加强城乡数字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推动城管执法重心下移。 ■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加快构建“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格局。推动青梅、茶叶、油柑、蜜柚、沉香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73万亩,全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园6个以上,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0家以上。 真正让农村美起来。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98%以上。着力抓好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房管控,确保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加快镇圩升级改造,推进镇村同步整治、同步建设、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真正让农民富起来。抓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统筹提高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培养一批产业振兴示范村,逐步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5万元以上。加强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公共财力保障。推动持续增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激发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 增强重点改革推动力。加快筹建投控公司,整合、盘活和做大做强国资平台,形成资信等级高、融资实力强、运营水平高、盈利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加快“数字财政”建设,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深化农村“5+2”综合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连片流转,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探索推进“股票田”改革,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到2025年,争取年均专利申请量突破300件,授权量突破200件,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新创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力争在科技引领型企业上实现零突破。 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持续简化环节、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深化推行“八个便利化”,落实“六个通办”。推进“数字政府”迭代升级。 增强开放合作带动力。主动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打造老区与湾区合作样板。全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陆河城市建设、民生项目、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等领域开发。 ■建设更加宜居的美好家园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管控城市扬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融合。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园林城市。五年内造林3万亩、森林抚育7.2万亩。争创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生态、绿色文化“四绿一体”的绿色发展体系。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的多种实现机制。大力创建生态乡镇以及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 ■创造更高水平的幸福生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建设。做好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建9所乡镇公立幼儿园,新改扩建9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500个。办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加快教师发展中心、实验中学迁建、新能源技工学校等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抓好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中心运营管理。推进县精神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等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力争医共体所在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住院率达85%以上。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规划建设县全民健身中心,推进图书馆和镇级文体设施项目建设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标改造。打造一批具有陆河特色的文艺精品。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推进传统古村落修复,修缮一批革命遗址,创建一批红色文化示范村。 ■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各类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推进平安陆河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全民禁毒工程与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防范化解不稳定因素。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管制度,严防各类重大事故发生。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深化推进“红色细胞”“平安细胞”工程。健全“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一村一辅警”、网格员队伍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完善“一中心四平台”,全面推广“5+X”联调模式和“民情地图”应用,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陆河样板。 ■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打造学习型政府。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加强政府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 打造服务型政府。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扎实推进乡镇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构建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持续攻克群众异地办事面临的“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 打造法治型政府。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强化审计监督,自觉接受监督。 汕尾日报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谢林振 朱华斌 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基本办结 汕尾日报讯 (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谢林振 朱华斌)记者从陆河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该县八届人大历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95件议案建议基本办结,办结率、办理质量和代表满意率不断提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五年来,该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工作目标,持续改进代表议案建议督办方式方法,完善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常委会工作机构对口联系督办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回访督查和办理结果评价机制。同时,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及重点部门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情况报告,督促承办单位认真办好代表议案建议;选择一些重点建议,组织相关工委及代表深入承办单位督办,较好的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政协委员立案提案全部办结 汕尾日报讯 (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谢林振 朱华斌) 记者从政协陆河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自八届一次会议以来,该县政协委员共计提交提案175件,经审查,立案166件,立案率为94.86%,立案提案办结、办复率为100%。 五年来,政协委员紧紧围绕该县中心工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职尽责,积极运用提案建言资政。其中有经济建设方面提案43件,占25.9%;文化建设方面提案30件,占18.1%;社会建设方面提案58件,占34.9%;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案35件,占21.1%。立案提案全部办结、办复率为100%。总体来看,这些提案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建议务实,凝聚着委员们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群众的期盼和心声。通过承办单位的办理,提案所提建议有的已落实到政府相关文件中,有的已转化为部门工作举措。提案办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推动陆河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