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柯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的重要阶段,学科的教学和应用对其思维能力的强化具有积极的意义。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形式,则是以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易于吸收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效性的引导,学生学科逻辑思维和学科认知体系构建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价值 (一)促进知识深度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尚处于构建阶段,其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具象思维仍旧占据主要优势。因此,在小学教学及其学习中强调以动作思维为引导,而后发展具象思维,最终形成抽象思维,尤其是数学学科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致使其教学过程需要借助生活实际来推进,并在理解事物的同时完成数学知识的渗透。 (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是需要以学生的认知接收范围为基础,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为一体,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的推动数学教学实效。此外,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有所不同,生活化情境创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是以学生身边的常见事例为基础的渗透式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三)提高数学创新应用能力 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当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教育体制升级与发展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而小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化,使其尚未具备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生活情境创设的模式,将情景模拟和生活体验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固有的思维,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中所存在的误区 (一)概念解读存在异议 有关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学科当中的应用等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的异议。相比较于语文、音乐、美术等人文类学科,数学教学中众多抽象化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难以进行具体形象展现。但是,数学的应用却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在数学抽象化概念的表达上有助于进行具象的演绎及表现,生活化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当中同样适用,是学生接近生活,理解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学习态度有所偏离 传统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模式当中,往往侧重于理论概念的解读,教师与学生数学课堂互动仅局限在提问、运算、解答、逆推等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意识以及学生的生活化学习应用态度都有所偏离,就会造成整体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数学课程的创新和发展。生活化情境创设是一个持续性且渗透性的过程,只有进行基础性的把握,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数学环节衔接差异的问题。 (三)实施指导不够具体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指导,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成效。数学教学经验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概念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理论方面,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并未有过多的涉及。此外,已有的研究内容较为笼统,没有具体的指出操作经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范例可以参照,进而出现“伪生活化”的教学现象。 三、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的途径 (一)养成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问题的习惯 数学思维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以及整体性特征,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并且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特点。数学思维是具有对比性、渗透性、关联性的深厚学科,数学思维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并应用数学,在持续性的应用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养成数学分析习惯,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亦会进一步强化。 (二)主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以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这是生活情境创设教学的根本目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全方位地延伸至生活当中或给予生活指导意义,由此才能够发挥学科学习的重要作用。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举例、解题需要紧紧围绕生活情境,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为教学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三)改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教材版本的不同就会造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差异。比较于其他学科,数学更加注重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应用和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科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生活化情境设置是构建在教师生活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之上,相关教学策略亦要与学生的认知理解和生活场景相适应,由此才能够使学科的教学作用得到持续性的渗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生活情境创设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目的来进行针对性的创设。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的重要阶段,抽象化的数学概念需要与具体化的生活实际有机的联合为一体,由此才能够全方位地引导小学生逻辑思维体系的发展,并将所学的学科内容应用于生活实际,在生活的反馈当中优化数学思维,使其教学内容的构建能够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推进现代化教育体制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单位:汕尾市城区东涌镇品清小学) |